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学习强国 | 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声波无网养殖技术,助力深远海养殖!
发布日期:2024-01-28 作者:* 编辑:沈家迪 来源:学习强国
字体: [大] [中] [小]

浙江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迎来加速跑。在2024年1月24日浙江省政协联组会议上,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海洋大学党委书记严小军提出将深远海养殖作为浙江海洋科技创新重点的建议。

“海水养殖是解决高端蛋白供应、饲料粮不足问题的重要出路,迎接正在到来的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占我国海域面积最高的东海大陆架海域无疑是主战场。”严小军表示。

东海海域是传统渔业资源的重要生活区,目前适养面积最大可达20万平方公里,捕捞产量占全国海洋捕捞产量的超40%,种类丰富,名贵种类繁多。浙江省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在这一领域也进行了积极探索,获得较好的科技创新成果,如岱衢族大黄鱼良种创制、声波无网养殖技术、大型围栏养殖技术、智慧养殖声纳浮标等。

不久前,由严小军主持的“东海渔业资源一体化修复与海洋牧场构建技术”,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重点专项。他建议将深远海养殖作为浙江发展海洋经济的科技创新重点,为浙江省深远海养殖的高质量发展做好充分的创新队伍储备、创新平台储备和技术能力储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海上牧场、蓝色粮仓’还有很大想象力。”严小军说。

“等深线20米以外至80米水深的海域是深远海养殖的重点海域,如果布局合理,能够为浙江省的蓝色粮仓、海上牧场提供广阔的适养空间和产业发展潜能;反之则可能会与其他的海上作业产生相互冲突。这就要求我们布局海洋产业时要超前布局、整体谋划。”严小军认为,海洋经济是利用海洋的空间、资源、能源的经济形式总和,从海洋生态系统的科学角度、海洋高端蛋白产出系统的创新发展高度出发,以整体设计、人海和谐为指导原则,做好深远海养殖的产业发展定位与海洋空间整体规划,不仅能够充分研究属于我国领海基线范围内的海域,还可以考虑更加广阔的毗邻区海域与专属经济区海域,充分挖掘空间,率先在规划层面上实现海洋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

“浙江是海洋大省,而我们是全省唯一一所成建制的综合性海洋大学。新一轮海洋科技创新正迎来重大契机,在海洋产业、海洋港口、海洋渔业、海洋科技等领域,我们都将发挥优势,提供智库和技术创新支撑。”严小军说。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621491220370007104&t=1706357198609&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3621491220370007104&ref_read_id=8263600D-D107-4B61-ADAC-6ADD24DDEF5C)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