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母校培育情一一献给母校建校60周年(节选)
发布日期:2018-11-22 作者:校友 姜桂兴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1960年10月初,我收到浙江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的录取通知单,实现了自己多年为之奋斗的大学梦。 到舟山后找到水产学院接待处,人员到齐后,直奔轮船码头,认领了各自的行李后,上了中舟501号轮船。

对我们这些来自大陆的新生来说,乘轮船可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兴奋的心情不言而喻。但沒过多久,就有人开始呕吐,自己也不免有些担心,有人提醒说上甲板吹到海风要好些,于是就随大流上了甲板,感觉好多了,而且饱览了沿路的海光山色。

船到定海,夜幕早已降临。码头上又出现一批迎接新生的老同学,帮着我们肩挑手提,穿过灯光暗淡的定海大街,径直往北门外走去。街路不宽,路面用石头砌成,中间的下水道用石板盖着,我们高一脚低一脚地紧跟前面的人走着。出了城区,便是摸黑而行。从码头开始约莫走了个把小时,目的地终于到了,我们进了当时舟山地区的最高学府一一舟山水产学院。

学校记忆 不忘初心

随着校园生活的开始,逐渐了解到学校的全貌,一幢两层的教学楼,一幢学生宿舍与老师办公室共存的平房,一座学生食堂与大礼堂共用的大厅,再就是伙房和教师食堂连着的平房,还有一些零星的猪、羊圈等。老师们的宿舍在何方印象不深,己在我的记忆中消失。再就是一块面积不大的操场。学校内还有不少空地,基本上都种着农作物和蔬菜。据说这里原是舟山卫生学校,水产学院建校后先安排在这里,另在平阳浦新建校舍。对我们来说,新校舍还是个远景,从当时的现实来说,这个大学实在还不如我们才离开的江山中学,更不能与当时的衢州二中相比较了。不过当时感到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学校离海军医院很近,每个星期几乎都可以免费看一场电影,这对丰富我们的文娱生活倒是提供了极好的场所。

舟山水产学院创办于1958年。舟山群島是我国最大的渔场,办一个水产学院也是理所当然。不过,当时不仅校舍缺乏,师资力量也极为短缺。主要骨干教师是来自上海水产学院的"一李二民二兴",即李星颉副教授,唐逸民、吴汉民、吴振兴和钱木兴等老师。我们气象班的专业课教师,一个是来自中央气象局编译室的董秀芝老师,一个是来自浙江省气象台的预报员潘维林老师。舟山气象台预报组袁可顺、沈志芳老师及填图组組长都给我们上过课,当然还有从其他学校和部门调来的一些基础课老师和行政工作人员。我们班的一些基础课如数学、俄语老师还有从本校优秀学生中选拔出来的,如同师兄带师弟一样。这些师兄后来又回到原来的班级完成了他们自己的学业,于1962年和我们这批师弟、师妹一道成为学院的首届毕业生。

1959年至1961年正值三年国民经济困难时期,物资供应极为紧张。学习用品也一样,想买一张白纸也不容易。我们上课用的讲义大都是铁笔刻蜡纸,用油墨印成的。用的纸张有的是用以练习书法的浅黄色"毛边纸",有的是废旧书籍报纸经过粗糙加工而制成的,有的纸上还能看见原有的铅印字形。讲义都是一张一张在课前发下的,我们得细心保管,日后还得自己用针线裝订成册。难得有少量基础课教材是铅印的,如高等数学、物理学等,但纸张质量也很差,颜色灰白、质地松脆,极易破损。

当年的水产学院办学条件确实很艰苦,好在那时的师生员工大都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而且同学们都明白,我们是来读书、学本领的,不是来享受的。我们要通过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在为国家、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改变自己的命运。

能干的预科班同学

预科班同学来自各行各业,有的是基层干部职工,有的来自渔村、农村,还有位女同学是舟山气象台的观测员,他们文化程度不一,社会经历多,组织能力强,能说会道,多数人劳动也很出色。那时,大学里沒有班主任和联系老师,班级里的活动都由班委会和团支部组织,预科班同学成了领导核心。班里还建有党小组,负责人是陆志松,团支部书记是郑伟江,班长是金全福,都是中共党员,是核心中的核心,班级中的重要活动和决策都由他们商议作出。

有一次学校组织台风影响前抢收稻谷的劳动,同学们冒着风雨劳作,雨具也不够充分,有的衣服淋湿了。为防感冒,班干部到伙房熬了姜汤,还让会喝酒的同学喝了些黄酒,以驱风寒。

1961年底,离毕业只有一个学期了,学校规模面临压缩,听说预科班同学中原来有工作的要回组织部报到,重新安排工作。班干部决定拍一张集体照,上面一行字是"我们永远在一起"。这张照片成了我们同学一场的永久纪念。

每次遇到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这些班干部都能果断决策,同时也为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处理问题树立了榜样。

预科班同学有的就是渔民家庭出身,对于学好气象科学为渔业、渔民服务有着朴素的强烈愿望。开学之初,学院领导也对我们进行始业教育,气象班特地请来舟山气象台预报组組长袁可顺老师为我们讲课,让我们深深体会到气象工作的重要性,对激励鞭策我们学好气象科学,决心为气象事业奋斗终身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

参加劳动

劳动对我们农村出身的学生来说不是难事,但对于上了年纪、平时参加体力劳动较少的老师来说,确实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参加体力劳动,水产学院的师生应该不会逊色于其他院校。为了"少花钱多办事",学校便组织建校劳动,每个班级轮流参加。这是一项很艰辛的工作,稍有泥、木工技能的同学更是派上用场,可以充当师傅。大部分同学都是手搬肩挑,整天与砖瓦泥巴打交道,风吹日晒,有的同学手都开裂流血,但"轻伤不下火线",还得坚持,而且还经常加夜班。

除建校劳动外,平时的劳动也不少。学校里养有猪、羊,我们还得轮流放羊、采猪草。秋去冬来,外面的水草逐渐減少,学校就动员各班级储备过冬的猪草。除校内劳动外,学校还组织过几次下乡劳动,还有一次参加台风前收割稻谷劳动。

在校期间我们的学习是很紧张的,每个星期天几乎沒有休闲的人,教室里几乎座无虚席,不是做作业就是复习功课。通过体力劳动,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辛苦。

第一个学期开学已是10月中旬,由于课程紧凑,加上劳动较多,不知不觉中,要放寒假、过春节了。不少经济条件尚可的同学都想方设法采购一些水产品,帮助家中解决当时副食品供应紧张的困难。学校也尽可能提供方便。一些和我一样经济困难的同学准备在学校过年,并且希望能在寒假中找些临时工做做,以便減轻来年的经济压力。学校先安排我们到平阳浦学校周围筑海塘。我们来自农村的穷学生一不怕苦、二不怕脏,早就有吃苦耐劳的思想准备,干起活来既自觉又卖力,学校管理人员很满意。

不久有关人员通知我们准备到朱家尖水产养殖场养海带。朱家尖岛当年还是个荒野小岛,人烟稀少,没有一条像样的道路。听完养殖场工人师傅的介绍,我们了解了种植海带的大致工序。那时条件差,根本沒有条件戴上防水手套操作。春节前后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十多天来我们天天与海水打交道,双手都被浸泡得肿起来。尤其令人难忘的是那年除夕,我们仍在工棚里干活,阴沉的天空突然飘起鹅毛大雪,晚上当我们顶风冒雪回到住处时,手脚都被冻僵了。伙房虽然为我们准备了当时算得上颇为丰盛的年夜饭,但不少人的手连拿个勺子都不听使唤了。

春节一过,种养海带的工作基本结束了,学校也即将开学,当我们和回家过年的同学相聚时,大家都快认不出来了,说海风把我们吹得黑乎乎的了。

师生间

我们所学的专业是海洋渔业系海洋水文气象专修科。顾名思义,虽然我们班被简称为气象班,但海洋水文方面的课程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气象观测和气象学的任课老师是来自中央气象局编译室的董秀芝老师,他外文基础较好。天气学、天气分析和预报的老师是来自浙江省气象台的预报员潘维林老师,毕业于南大气象系,据说他开学时还在山东海洋学院进修,另外又听说他身体不太好,所以开始上天气学时,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请舟山气象台的预报组长袁可顺和预报员沈志芳老师来讲课。海洋水文观测和预报、海洋学都由钱木兴老师一个人自始至终担任。钱木兴老师来自上海水产学院,是建校初期的骨干教师之一。是气象班任课时间最长、与我们接触最多的一位老师。由于我担任海洋学的课代表,所以我们之间接触也相应多一些。在将要开讲海洋潮汐预报时,因涉及流体力学等理论推导,而我们当时所学的高等数学是干部特别班的专用教材,涉及的只是导数、积分、微分等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流体力学中所需用的偏微分根本沒上过。为此,钱老师向教务处提议,请了数学老师专门为我们补了几堂有关数学课。我为了把老师用数学推算的结果和海洋学讲义中的结论能对应起来,有时课后还会向钱老师请教,好在他不厌其烦地给以讲解,当我表示基本搞清楚了,双方都会为之高兴。

海洋水文课文中讲了许多日、月、地之间的关系,与气候中的二十四节气、一年中的四季转换等相互对应,这与我们所学的专业相辅相成。所有这些有关天体运行的规律和现象都激发起我的兴趣,不理解、不清楚的时候就向钱老师请教,他也乐意为我解释。

漫长的求学之路,我也逐渐养成一定的习惯和学习方法。每天完成作业后,对当天学过的课程要全面复习一遍,如果还有时间,就再默念一遍。年青时记忆力强,两遍复习过了,基本内容就掌握了。

毕业实习要开始了,有机会更加密切接触社会和实际工作了,我们都在期待。钱老师也很热心,他竟然拟好了一份全班各实习小组和组长的名单。

钱老师与我们一道来到宁波,带我们到他夫人任教的学校坐了一会,就带我们到鄞县气象站观测场,然后又一起来到宁波气象台,接洽了我们的实习事项,安排妥当后,他又到其他实习小组去了。

我们在宁波气象台没多久,因吃住等都有实际困难,气象台领导就安排我们先到石浦气象站实习气象观测。石浦气象站是一个浙江沿海的国家基本站,担任一天四次气候观测、拍发基本绘图报、补充绘图报、航空天气报告和危险天气实况报。24小时值班,测报任务很重。对我们实习生来说这是个好场所,但对工作人员来说却增添了他们的负担。石浦气象站当时的条件十分艰苦。站内仅有四个人值班。沈显荣站长及其夫人,另外两个工作人员都来自江苏。我们的实习将结束时,钱老师告诉我们实习计划有所调整,天气预报的实习改在舟山气象台进行。

回到舟山后,紧接着在舟山气象台实习天气分析和预报,准备毕业论文、毕业考试和答辩。我们和钱老师的接触机会就少了。毕业后一直沒有机会相见。据校史办的同志介绍,钱老师后来调到宁波海洋学校任教,海洋学校又并入宁波大学。钱老师应该在宁大退休。虽然我毕业后一直沒机会拜见老师,但他的形象经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遥祝他健康长寿,幸福永随。

毕业寄语

我们完成了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考试和答辩,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专修科的学业。即将毕业了。舟山水产学院于1958年开始招生,1962年有了首届毕业生。我们是1960年入学的,由于学制只有二年,也成为首届毕业生。对于一所新创办的、舟山地区唯一的大学来说,这不仅是学校的大事,也是地方政府的一件大事。当地党、政、军要员都应邀出席毕业典礼。

毕业典礼的那一天,学校确实是办大喜事一样,不仅布置好大礼堂,连操场也清理得整齐干净。

毕业典礼上,要塞区司令员马龙将军给我们作报告。

快要离校了,老师又召集我们话别。特別是专业课老师,对大家语重心长地嘱咐一番。来自气象部门、熟悉基层气象台站情况的潘维林老师叮嘱我们要尊重老同志,只有虚心学习,才能事业有成。

分配到全省各气象台站的气象班同学脚踏实地地工作,为祖国的气象事业,为国民经济各行各业服务,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得到省气象管理部门的好评。谈起我们的工作业绩时都赞同地说,水产学院这批同学不错。我们感到欣慰,我们沒有辜负母校的培育和老师们的期望。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