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用出岛,不用上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这么专业的医疗服务,实在太方便了,希望这样的‘暖岙’活动再多点!”近日,民进舟山定海支部、环南街道知联会共赴东岠岛开展“同心暖岙 重阳有礼”活动,为老年人提供血压血糖测量、健康养生讲座、艾灸体验和养老保险政策咨询等服务。
如何发挥统战优势,让冷山岙“热”起来,让人民群众心里暖起来?定海区委统战部根据各党派、团体界别特色和资源优势,以“有队伍、有机制、有阵地、有活动”四个“有”为工作着力点,系统推进“同心暖岙”行动,助力提升偏远村岙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据了解,“有队伍”指区镇联动,根据各党派、团体界别特色,组建9支“同心暖岙”服务队,充分调动基层资源;“有机制”指探索资源补充机制,建立每月轮值制度,确保“月月有活动,全年可持续”;“有阵地”指整合利用偏远村岙闲置房屋,打造东海百里文廊沿线“同心暖岙”服务点15处,为活动开展提供有效阵地;“有活动”指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服务精准度,在基础建设、教育服务、医疗卫生、文体活动、产业发展、农业技术等方面为偏远村岙提供帮扶支持。
自“同心暖岙”行动开展以来,定海区统一战线整合社会资源,加大教育服务、医疗卫生、农业技术等领域帮扶力度。民革定海区总支部赴干览镇开展“博爱·送服务 献爱心”关爱残疾人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物质救助和精神慰藉;民盟定海区支部联合白泉镇知联会开展“礼堂伙伴·暖岙行”惠民活动,为居民们科普医疗卫生健康知识;民进定海支部赴马岙街道,为群众解答疑问;九三学社定海支社走进双桥街道石礁村,就农产品网络销售、村民增岗就业、特色研学活动等内容提出针对性建议;定海区工商联新生代企业家“暖岙”先锋队走进双桥街道南山村,为村里留守老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各类专业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送医下乡、服务下乡等活动10余场,惠及群众千余人。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开展‘同心暖岙’行动,通过更务实、更丰富的社会服务,为定海发展注入更多强劲动能。”定海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
巾帼乡贤贡献“她力量”
汤琪凤 林津莹
近日,一个名叫“梦桃南山下”的微信视频号频繁活跃在舟山人的朋友圈,里面记录了充满烟火气的乡村生活,勾起一众舟山人老底子的回忆。
视频号的作者是90后乡贤乐梦颖,地地道道的金塘人。2021年,她返乡做起了自媒体,独自扛着摄影器材到处跑,成了村里一道最熟悉的风景线。她擅长用短视频讲故事,为乡村找到了出圈的路径,让家乡小时候的味道飘得更远,同时也用一个个走心的视频和文案为大家留住了乡愁。
“我发现短视频可以用来连接农产品和市场,连接乡村与城市。希望通过短视频将我眼里的大美金塘和千岛舟山展现给大家。”乐梦颖说。
人才回乡、文化回哺、公益回扶……在金塘镇,巾帼新乡贤的身影活跃在现代农业、乡村建设等各个领域。
新乡贤虞爱文作为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全国三八红旗手,几十年来,热心帮助有困难的村民们,还带领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成立了金塘阳光志愿者协会,用实际行动弘扬志愿精神。
日前,阳光志愿者协会会长虞爱文走访慰问沥港困难户陈军平,了解他的近况和需求,并疏导他的情绪。当得知陈军平用了近20年的轮椅坏了,马上向民政部门申请了一把新轮椅,当天送到了他的家中。在陈军平76岁的母亲何翠娣心里,这些好心的志愿者,已经成了她的“家人”。“巾帼不让须眉,尊老爱幼,扶残助弱队伍里离不开‘她力量’。谁有困难,我们来顶上。”虞爱文说。
除了虞爱文女士,还有很多像她这样的巾帼乡贤都在为金塘的发展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全其美农庄70后乡贤郑飞燕通过集体采买致富技能输送的方式,每年为周边农户及集体增收数十万元;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王妙贤始终坚持廉洁行医,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热忱对待每一位病人;最美志愿者祁亚惠,利用周末时间参与爱心公益活动,多次走访了岛城各个民工学校,为那些孩子送去温暖......她们的善举,让乡村的社会风气更加和谐美好。
近年来,定海区金塘镇凝聚统战巾帼力量,充分发挥“半边天”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妇女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治理,激发巾帼之志彰显巾帼之才,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小岛漫步,所见皆风景
汪艺涵
小岛墙面粉刷一新,搭配各种缤纷的彩绘,一幢幢老屋翻新,白墙黑瓦别具韵味……从入岛口,到民房特色景观立面,再到休闲广场,普陀区东港街道葫芦岛一改过去石阶窄巷、斑驳墙面、废旧老屋的陈旧面貌,逐步形成所见处处皆景、民宿落地开花、交通完善升级的渔村大美格局。
当前,东港街道统战部门围绕舟山市“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发挥葫芦岛优越的区位条件和生态人文景观资源,依托统战文化,打造“同心”系列项目,积极探索海岛共富路径。
东港街道组织“同心缘”项目建设,投资700万元实施小岛景观风貌改造工程,对葫芦岛所收储的闲置农房实施海岛特色民宿项目改造。“我们正在建设特色风情街,已收储街区两侧20余套闲置农房,12家店铺已开业。”东港街道相关工作人员说。经由该工程改造后,曾经的公社渔具仓库在闲置多年后,如今摇身一变,改造为海景酒店,为村集体每年带来12.8万元的出租收入,每隔5年提升10%。
同时,海岛特色民宿项目的火热开展改造吸引到多方力量参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外乡贤、海岛青年等个体相继投入经营民宿,有效盘活岛内闲置农房、空地,持续丰富岛上文旅业态。并以政府补贴前期部分资金,民宿主捐献后期部分收入的形式成立葫芦岛公益基金,形成反哺机制。通过项目资金保障,精准帮扶扎实,增强葫芦岛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进而保障葫芦岛公益事业的长期运营。
为吸引统战力量后续参与葫芦岛开发建设搭建桥梁,葫芦岛还设置了乡贤馆、文创展示室为当地的统战发展阵地。乡贤馆内用丰富的资料内容展示乡贤风采,开展乡贤活动,引导鼓励在外乡贤、海岛青年回岛投资就业。在文创展示室,“同心”专家工作站发挥民主党派力量,指导葫芦种植产业发展、葫芦食用产品打造、葫芦文创产品开发,打造“同心”葫芦系列产品。
“东港街道以阵地前移、服务下沉为宗旨,按照贴近群众、贴近需求、就近服务的要求,统筹各民主党派、乡贤等力量,整合辖区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突出显现服务群众的综合性功能,在助力海岛发展行动中,不断放大具有东港辨识度的统战工作效应。”东港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咖啡香中共筑创业创新梦
王怡然
近日,由新乡贤阮怀俊团队在嵊泗县五龙乡黄沙村创客街区打造的礁石茶咖迎来了试运营。“在这里,海景触手可及,还能听到海浪的声音,喝着咖啡,看着360度全景海景,真是难得的享受!”游客在礁石茶咖打卡说道。
礁石茶咖的打造,搭建了一种“人—业态—产业—乡村”的海岛乡村逆向解题路径。它以美学生产力驱动海岛新业态发展,更为海岛提供了一站式乡村商业模型体系运营,吸引了众多游客享受嵊泗海岛风情和乡野自然之乐。试运营期间,每日平均经营性收入达到近2万,大众点评排位全舟山第二。
身为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的副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的阮怀俊,一直致力于创造新型的具有适应性的乡村发展模式。消费新趋势下海岛新业态如何“破圈”?阮怀俊给出了自己答案。他计划在黄沙村投资打造新业态综合体,涵盖美术馆、咖啡馆、文创店、精品民宿等7家新业态,截至目前已有4家业态落地运营。
在五龙乡,处处能感受到新乡贤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近年来,五龙乡旅游业的逐年发展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年轻人的目光,新乡贤阮怀俊投资打造的屿四季艺术空间、礁石茶咖等,以全新的业态新消费场景,搭建了海岛乡村新的产业路径;“几静咖啡”主理人郭一萍,她抛开小岛海景的地理优势,创新提出“民宿融入咖啡甜品文化”,为游客打造体验感更佳的海岛休闲度假生活;新乡贤薛骏麟打造的一阵风旅拍工作、黄唯桦运营的乡村笔记研学工作室以本土文化融入年轻时尚的新玩法为乡村经济带来新动能。
近年来,五龙乡坚持“柔性引才+政策扶持”相结合,通过新乡贤带富工作联盟、打造新乡贤业态服务中心、推行新业态以奖代补制度等方式,不断吸引有想法、有本领、有创意、有情怀的年轻人集聚五龙。仅上半年,就成功落地各类人才项目14个,新增新业态4家。
如今,越来越多“身怀绝技”的新乡贤加入了乡村建设的队伍,他们聚焦农民增收、集体增富,在绿水青山间创业,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家乡现代农业、民宿业以及文旅融合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齐心协力“抢”出发展速度
韩雨辰
近日,随着出运码头西侧最后一方混凝土浇筑完毕,位于嵊泗县洋山镇的中交三航大洋山海工基地项目取得了关键性节点的胜利——出运码头主体结构施工圆满完成,为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及配套工程所需桶式基础结构的顺利出运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是新乡贤助力当地产业发展的有力缩影。海工基地项目负责人骆加佳,是洋山镇引进的新乡贤,这些年他扎根项目一线,全过程跟踪项目推进。“随着项目落地,这将为洋山提供600个就业岗位,周边大型水运项目建设所需的预制构件也有了可靠保障。”骆加佳说。
近年来,洋山镇以新乡贤人才赋能推动重点项目高质量发展,有效激发洋山区域发展新动能,积极推动新乡贤人才引进培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互动双赢。
在项目发展上,洋山镇积极对接本地新乡贤和外来新乡贤企业,推动海事服务与新乡贤产业不断融合。在33家企业入驻洋山镇海事服务基地的基础上,新建可容纳100家企业集中办公的海事港航服务企业孵化基地,并充分利用码头、港口、海运人才等资源优势,形成航运、航修、物料配送、海员培训等特色新乡贤产业,进一步形成新乡贤产业集聚效应。
在人才招引上,洋山镇依托浙能海上风电、海事服务基地、海工基地等在洋重点项目,深入推进新乡贤“双寻找”工作,采取顾问指导、退休特聘及兼职引才等方式引进高精尖外来新乡贤人才两名。同时聚焦实用型新乡贤人才培养,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采取两地培训模式开展“四小证”等培训。以乡情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建强新乡贤队伍。其中围绕当地特色绿色养殖、新能源等产业就招引回归9名新乡贤人士返乡参与培育鳗苗、牡蛎、南美白对虾等深海加工、产品销售领域。
当下,嵊泗县不断探索乡贤助力的富民纽带,如将新乡贤产业——“渔光互补”项目作为打造提高群众增收的主阵地,突显向本地困难群众倾斜资源,不断缩小群众收入差距。
洋山镇的南美白对虾销量也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推动了大洋山岛产业转型升级。“我们还开辟了鳗苗试养区域,为渔民转岗就业提供新路径,目前在浙江海洋大学科教团队的驻点指导下开展鳗苗课题试验性人工养殖。”洋山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相关链接:http://zjrb.zjol.com.cn/html/2023-10/31/content_36949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