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6月27日中午,学校在海洋生物博物馆举行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学校党委书记严小军和舟山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陈文斌共同为科普教育基地揭牌。舟山市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陈凤武,副校长卢金树,学校各部门、二级学院等相关负责人、学生代表参加仪式并参观了博物馆。学校党委副书记、科协主席王捷主持揭牌仪式。

揭牌仪式上,学校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和科技处负责人介绍了海洋生物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历程。

严小军对学校海洋生物博物馆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表示祝贺,对以赵盛龙教授为代表的历年来为海洋博物馆建设和基地申报付出辛勤努力的领导、老师和同学表示感谢。他指出,海洋生物博物馆列入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工作成就,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他希望,海洋生物博物馆以此为新的起点,充分发挥自身海洋科普资源优势,讲好科普理论,丰富活动项目,加快数字化建设,加强校地合作,进一步发挥好海洋生物博物馆在科普育人中的作用,为全国科普教育事业的发展、海洋强国梦想的实现和舟山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战略的实施继续体现海大担当、海大贡献。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国家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博物馆,始建于1998年,现展厅面积1289平方米,馆藏海洋生物标本及渔船模型等展品约两千余种,两万余件。其中生物标本涵盖腔肠、棘皮、甲壳、软体、鱼类、爬行类以及哺乳类等门类,最大一件布氏鲸骨架标本长达15米,为省内最大。海洋生物博物馆既是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类教学、科研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同时依托学校海洋类教学、科研力量支撑,也是舟山新区最具海洋特色的公益性科普场馆之一,年均接待市内外中小学生等公众1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