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海大通过顶层设计,狠抓“挑战杯”竞赛,形成了以大学生成长成长为导向、学科为基础、专业为特色、团队为纽带的多类型激发学生活力的“挑战杯+”的新路径。
一、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第一,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龙头的渗透激励策略。一是从经费支持、组织保障、教师指导、奖励措施等方面加大对“挑战杯”系列竞赛的支持,解决“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加强“挑战杯”系列竞赛与课堂教学的联系和互动,通过学生对“挑战杯”系列竞赛的兴趣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改善学风的目的。三是加强对“挑战杯”系列竞赛的指导与规范,对活动宣传、参与须知、指南设计、立项指引、项目评审、过程管理、项目结题、成果展示、成果推广与转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化建设,使参与其中的教师与学生能得到更为明确的指引,降低参与难度,提高培养效用。
第二,以课堂教学为依托的引导提升策略。一是从制度上引导广大教师加强对“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的认识,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挑战杯”系列竞赛中去,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并从中加深对“挑战杯”系列竞赛的了解,促使在日常教学中更为重视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二是改革教学内容,推广研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或综合性实验,以项目研究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三是把“挑战杯”系列竞赛活动立项贯穿到专业教学中,让教师和学生更有意识地带着科技创新项目去教和学,既能提高教学效果,又能为“挑战杯”输送更多高质量的科技项目。
第三,以社会实践为导向的遴选指导策略。将“挑战杯”系列竞赛与社会实践(双百双进)等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在社会实践中找到科技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继而将其作为“挑战杯”项目进行深入的研究,并最终作出成果,将其应用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既能加深大学生对社会实际的认识,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又能提高“挑战杯”科技创新项目的社会应用价值。
二、打造以“挑战杯”为龙头的赛训机制
第一,形成“挑战杯”系列竞赛推进第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挑战杯”系列竞赛在第二课堂中具有可操作、易量化、易传播的特点。一是通过“挑战杯”系列竞赛搅动第一课堂教学,促进与第一课堂教学改革的良性互动。二是通过“挑战杯”系列竞赛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实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融通。三是“挑战杯”系列竞赛起到活化学生培养过程,让教师、课堂、专业“鲜活”起来的作用,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第二,把竞赛当作“力量之源”,为学生搭建舞台、完善竞赛机制。一是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进一步落实相关政策,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二是“挑战杯”项目申报改变原有的以学生自主申报为主体的申报模式。采取以学院、教师、学生三方为主体形式的项目申报,学院、教师均能够参与到学生的科研项目中。在竞赛组织过程中,避免通过单一的竞赛形式遴选参加全国竞赛作品的模式,实行项目制和竞赛制、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以此充分调动参赛学生的积极性,扩大影响力,形成合力。三是健全相关保障措施。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制订涉及学院、学生、教师、科研活动部门的奖惩措施,将工作绩效的考核与“挑战杯”系列竞赛等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新活动挂钩。
第三,充分依托学校“海洋”相关学科优势,注重队伍建设。一是注重能力培养。由二级学院教研室牵头,发掘一批专业成绩好、科研热情高、满足竞赛需要的学生进行集中辅导,为竞赛储备人才。二是注重科研梯队建设。在组队时保证队员有年级梯度和明确分工,保证重点项目的延续性和“挑战杯”系列竞赛“以老带新”体系的形成。三是注重学科交叉。在队伍的组建上贯彻学科交叉的思路,选拔优秀学生,根据题目的需要进行组合,充分发掘学科交叉课题的潜力,提高科研成果的水平。
三、注重“挑战成果”的推广应用实际效果
第一,三年历程、350个项目、3届竞赛、8000人参与,学生“活”了。近三年来,从宣传动员阶段、初赛阶段、复赛阶段、校级决赛阶段、省赛备战阶段、国赛决赛阶段,最后到总结表彰阶段,共有350多个项目参加了“挑战杯”系列竞赛,8000多人参与了各个阶段的比赛,培训达400多次。学生活了!譬如“挑战杯”出现的“金牌泥鳅团队”走进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陆世文同学2015年公司营业额超600万元,成为海大名副其实的首富等等。
第二,第一与第二课堂相互融通,学习主动性激发了。“挑战杯”系列竞赛内容和方法融入到第一课堂教学中,实现了第一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通过“挑战杯”系列竞赛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提升到“我爱学”,在离开教师、教材和课堂也能主动学习探究、自主管理。
第三,学校创佳绩,学生作品连续2年问鼎国赛,知名度提升了。2013年我校学生作品喜获全国二等奖;2014年我校学生作品以农林畜牧食品类第一名的成绩喜获全国金奖1项和全国铜奖1项;2015年我校学生作品获全国特等奖1项和全国二等奖1项。今年我校又有两件优秀作品上报国赛;2016年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被评选为“全国大学生百强创业社团”。学校的知名度大大地提升了。
第四,学生发论文、授权专利、搞科研课题,就业竞争优势明显了。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校大学生共授权专利683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60篇;立项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06项;浙江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新苗人才计划)327项,项目结题率达到100%。其中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的学生发表SCI论文26篇,EI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00多项;考上研究生50多人;出国深造5人;自主创业56人;有3人被评为舟山市“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呈现出用人单位特别青睐参加过“挑战杯”竞赛的学生,就业竞争优势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