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真是一场难得的盛会,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主办,7月14日,我国现有的13个国家级新区的代表以及新区研究专家学者共50多人,在舟山群岛新区围绕"新区的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主题,交流各个新区发展经验,探讨新区未来发展趋势。
记者发现,不同新区发展各有千秋,整场论坛代表观点精彩。
自1992年1月开始,我国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新区,到今年7月2日宣布设立南京江北新区,我国现有13个国家级新区,其中6个处于沿海地区,7个位于中西部地区。
这些新区正成为所在区域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创新机制体制的重要平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产城融合的重要示范区,其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质量和规模具有明显优势。
定位与亮点
上海浦东新区
定位:中国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越发展的试验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核心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国际旅游休闲与国家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谐、宜居、生态新城区。
亮点:以领军企业为核心,浦东已崛起平台经济四大集群:一是以东方钢铁、春宇供应链等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二是以普兰金融、万得资讯、银联、快钱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三是以盛大、聚力传媒、九城、沪江网为代表的文化教育和健康生活平台;四是以1号店、家有购物为代表的网上购物平台。每个集群都具有百亿级的营业收入、千亿万亿级的交易规模,成为浦东主动服务全国的重要载体。
天津滨海新区
定位:天津滨海新区确定了“一城双港、九区支撑”的总体规划布局。“一城”就是滨海新区核心城区,“双港”就是南部港区和北部港区,“九区”就是九个产业功能区。每个功能区集中力量发展3到4个主导产业,努力形成“东港口、西高新、南重化、北旅游、中服务”五大产业板块。
亮点:自天津自贸区设立以来(即2015年1月1日起),新登记市场主体5500户,同比增长104.38%;注册资本(金)1269.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5.66%。天津自贸区推出第一批制度创新清单共122条,这122条创新清单将交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评估,这在其他几个自贸区中具有首创性。
在金融创新方面,截至5月31日,天津自贸区机构(包括注册在区内的企业法人和非法人、驻区内境外机构、区内金融机构和区内其他机构)共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1442个;跨境收支(含跨境人民币业务)47.9亿美元,其中跨境收入25亿美元,跨境支出22.9亿美元。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一个适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载体体系,并从知识产权、国家高企、研发机构、小巨人、新三板五个方面实现新的量级突破。同时推出“创新创业通票”制度。
重庆两江新区
定位:系统化平台、网络化产业、生活化新城。城市面,注重城市发展与产业的协调性;经济面,发挥新区在区域经济中的独特性;产业面,强调产业发展以贸带工的互动性。
亮点:韩泰轮胎重庆项目。2010年8月30日双方首次接触,到11月23日正式签约,双方谈判仅耗时113天。
京东方重庆项目。2012年12月21日,京东方与重庆市政府签订投资框架协议,双方确定在重庆市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园投资建设“第8.5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及系统项目”,投资总额328亿元。京东方328亿投资中,有210亿资本金,是重庆企业和国内其它企业购买了京东方定向增发的股票。市政府还承诺在两江新区内依法以最优惠价格提供给项目公司约1200亩“九通一平”的熟地(净地),另就近规划约900亩土地(具备“九通一平”条件),供项目公司上下游配套企业使用。该项目自今年3月20日正式投产以来,项目当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以上,2017年丰产后将达到170亿元。
贵州贵安新区
定位:明确建设五大功能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创新发展试验区,高端服务集聚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并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幸福宜居、特色鲜明的国际化山水田园生态城市。
亮点:32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园、22平方公里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基本能满足企业入驻需要,启动10平方公里的大健康新医药产业园建设。启动世界民族民俗博物馆群、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周永久会址建设。三大通信运营商云计算(信息园)一期项目近期建成。工信部批建的"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启动创建。华为、腾讯、东软、浪潮等一批引领性示范区项目落户新区。正积极争取长江经济带数据中心落地。大数据孵化园入驻188家,2015年预计产值50亿元。
陕西西咸新区
定位:西咸新区要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的新引擎和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范例。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支点、科技创新示范区、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示范区、西北地区能源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
亮点:"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现代田园城市格局初步形成。两座大型湿地公园建成开放,5000亩生态补偿区形成,10余平方公里调节水库启动建设,生态景观带入选"全国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遗址生态公园开园,获国家首批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兰州新区
定位: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
亮点:人才激励政策引人注目,在兰州新区注册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内资企业总部、管理型营运中心、外商投资的生产型企业,自纳税年度起10年内,以其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基数,新区财政专项奖励资金给予其个人100%奖励。
四川天府新区
定位: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区。空间布局为"一城六区",即天府新城"一城"和空港高技术产业、龙泉高端制造产业、创新研发产业、南部现代化农业科技、成眉战略新兴产业和"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六个功能区"。
亮点:约1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学城,以"天府智慧城、创新策源地"为发展方向,布局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高技术制造等产业,这里打造"宜智创造之城。"内设创新转化园,专门用于科研成果转化。秦皇寺中央商务区,布局会展会议、总部经济、商务商业、医疗教育、公共服务等现代都市功能。锦江生态带布局大型生态公园、休闲创意产业等。
南沙新区
定位: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临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开辟新的发展领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不断推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融合互动发展。
亮点:目前南沙已经在汽车制造业、临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等方面构筑了较完备的现代产业体系。
湖南湘江新区
定位:湘江新区突出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重大主题,建设高端制造研发转化基地和创新创意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长江经济带内陆开放高地。
亮点:按照"多规合一"、"反规划"和"精明增长"的要求,实现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生态保护三者有机融合,产业、生活、生态三种功能适度混合,建设集约紧凑、疏密有致、环境优先的现代田园都市。
青岛新海岸新区
定位:建设海洋科技自主创新领航区、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基地、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海洋经济国际合作先导区、陆海统筹发展试验区。
亮点:在海洋开发跨国合作、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强化国际物流分拨功能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积极争取中韩自贸区设在新区,在加强与日韩经贸文化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加快中德生态园和国际合作园区建设,扩大与欧盟、东盟以及俄罗斯的经贸文化合作,在推动全方位开放中发挥撬动作用;开展与黄河流域各口岸间合作,在带动内陆开放上发挥撬动作用。
大连金普新区
定位:建设面向东北亚参与国际竞争的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作为大连市构成部分的发展定位,成为引导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方式转变和地区全面振兴的重要增长极与先导区,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先行区,走一条后三产社会创新的发展道路,为新型城镇化积累经验。
亮点:深化改革战略--市场化的先导区,市场化软环境的建设战略,企业和居民自主创业的松绑战略,政府服务意识提升战略;提升开放战略--国际化的先导区,培养面向国际竞争的经济力和社会力,成为东北亚地区的新的增长点(科技与金融),国际交往服务战略;树立海洋经济战略,大海洋经济意识的培育,海洋生产的地方政策,形成"一带一路"的东北亚区域观念战略。
南京江北新区
定位:江北新区将成为向东、向西开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江苏省乃至长三角的战略枢纽。
亮点:加大顶层设计推进力度,重点在科技协同创新、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综合执法改革、"多规融合"、投融资体制改革等方面,每年围绕1-2个重大问题开展试验探索,努力提供示范、借鉴,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和经验。
部分与会代表和专家学者观点摘要: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提出经济转型的三大趋势
1.工业转型升级大趋势--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2.城镇化转型升级大趋势--从规模城镇化走向人口城镇化
3.消费结构升级大趋势--从物质型消费走向服务型消费
经济转型的三大关系(1)短期与中长期--立足中期、化解短期、着眼长期(2)速度与结构(3)政策与体制
“十三五”我国经济转型与增长的新动力:“一带一路”与经济合作、竞争的新优势——以扩大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以服务贸易开放为重点,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依托。创新驱动与产业结构升级——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与产业结构升级,世界经济治理格局与产业变革机遇。深化改革与转型增长新动力——服务业市场开放,结构性改革,政府治理创新。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教授王晓红:国家级新区的核心任务就是服务国家总体战略,发挥探索示范作用。许多国家重大战略问题都可以在新区得到探索与试验,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产业结构升级、深化对外开放、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示范。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黄少卿:当前,我们国家正逐步从国际游戏规则的接受者向制订者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学习者、接受者、尊崇者,这样才能成为制订者,要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更要吸收国外有关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好制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区的某些改革开放政策需要重新调整、安排,发展经济不能再以破坏环境、消耗资源为主要依托。

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建钢:新区一定要在政策的"先行先试"上做足文章,对"新区"的理解需要区别"特区","特区"是一个横向概念-搬新,"新区"是一个纵向概念-创新。争取"先行先试"政策不是突破法律底线。不同的新区因战略任务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先行先试"导向政策。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湛教授:国家级新区应对这十个问题进行再认识:战略使命、布局趋势、主题特色、开放使命、发展路径、区域协作与矛盾、发展需求与行政体制矛盾、国家层面扁平化管理、创新新优势、先行先试。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郝寿义:特殊经济区的内涵: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殊区域;制度创新增长极,国家推动改革、制度创新的重要空间载体;经济增长极,实现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
贵州财经大学焦露博士: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不能降格以求。项目要科学论证,经得起历史检验。新区要有一个好的组织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从一开始就大力营造务实、廉洁、高效的环境。
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院长刘小冰:创新战略(相信法治的力量,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合作的力量)决定了新区发展的速度、力度、深度和高度;共搭平台:开放研究和对话平台;共建品牌:国家级新区发展论坛;共有资源:集聚研究,优势互补;共享成果:建设一种有效的载体。
西咸新区研究院研究员卢向虎:当前新区面临的一些问题值得重视,如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压力;核心构成板块的协调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尚未形成"一盘棋"的格局;新区的内部统分结合的两级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制面临转型。招商引资难度加大。由于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措施,有些政策难以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