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嵊泗的马迹山港区是上海宝钢铁矿砂“水水中转”进入长江航道的枢纽,这个远离大陆的小岛每年吞吐着6000万吨的铁矿石,超过设计能力的22.6%。带着对这座东海上的铁矿砂中转站的好奇,2013年7月2日上午9时,我们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赴舟山港马迹山港区”暑期“三下乡”综合实践团的同学从舟山市港航管理局嵊泗分局乘专车出发,来到宝钢马迹山港开展实践调研活动。
实践团到达宝钢马迹山港之后,港区许映明主任向实践团队员详细介绍了马迹山港口基本情况、生产经营历程以及其面临的现状与挑战,许主任介绍说:“由于宝钢考虑到自身产量的不断增加,于是在浙江全省选址建造新港,最终在舟山马迹山选择了这样的一个码头,并建造了与嵊泗相通的道路,把岛与岛之间连在一起。马迹山港的工程分二期建造,98年开始一期工程,02年第一艘30万吨货轮停靠卸货,标志着宝钢马迹山港的正式投产运营。”此外,许主任还提及港口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情况。许主任希望我团队员通过此次实践调研活动提升港航知识、增强业务能力、加强海洋意识。港区蒋伟副主任带领实践团队员前往观港平台,并向实践团队员详细介绍了矿砂的装船与卸船作业流程,并热情地向实践团队员介绍了港口水域、进港航道、港口水深、乘潮水位等相关问题。跟随蒋副主任,实践团参观了港区作业中控室,通过数字化自动化的操作系统和监控视频画面来展现一线生产作业情况,实践团队员还前往装船码头进行实地考察,从一个微观的层面了解了港口的具体生产作业流程。通过不同层面的讲解和实地考察,实践团队员对于马迹山港形成一个多方位的初步了解,这对于实践团队员进一步研究马迹山港以及相关港航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午,实践团队员向马迹山港作业人员开展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工作人员热情的予以配合。此次实践调研活动紧紧围绕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这一大局,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开拓创新,通过深入基层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更锻炼了海院学子不怕困难,敢于吃苦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