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承编的《浙江省海洋综合管理“十三五”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浙海大精心制作:我国首部海洋综合管理规划出炉
4月22日,浙江省发改委、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在新近更名的浙江海洋大学召开《浙江省海洋综合管理“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专家评审会。专家组认为,作为我国首部海洋综合管理规划,《规划》立足浙江实际,定位高、聚焦准,目标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符合国家和省“十三五”期间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可操作性和一定的创新性,为“十三五”期间加强我省海洋综合管理、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提供了直接依据。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规划通过评审,要求根据评审意见再作修改完善,尽快按规定程序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这是我校主持承编的第一个省级规划,《规划》通过评审,可以说是给刚刚更名的浙江海洋大学最新鲜的一份贺礼。
浙江省是海洋大省,是全国海岛数量最多的省份,海岸线总长度居全国首位。浙江渔场也是我国渔业基础生物量最高的渔场。海洋是浙江发展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所在。“十三五”时期是统筹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的关键时期。因此,为进一步明确浙江省海洋综合管理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实现科学发展,根据中央和省相关规划、文件提出的目标和任务,需要编制《浙江省海洋综合管理“十三五”规划》。
主持编制该《规划》的是由学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崔旺来教授领衔的我校海洋管理研究团队。
《规划》立足浙江实际 定位高理念新
在《规划》评审稿上,有一张区划分明的《浙江省“十三五”海洋综合管理重点分布图》,图上用鲜明的标识标出了舟山、宁波、台州、温州四大海域,以及生态廊道、重要港口等;同时,图上还明显地标出了绿色石化用岛、港口物流用岛、海洋旅游用岛、清洁能源用岛、船舶制造用岛。清晰的布局显示出《规划》目标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
《规划》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大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围绕加快建设浙江海洋强省的目标,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领,把握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和转型升级发展主线,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强化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优化海洋资源配置、夯实海洋基础支撑、加强海洋灾害防控、提升海洋执法能力,全面提高海洋开发和管控的综合管理能力,保障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中心建设,推动我省从海洋大省向海洋强省转变。
根据指导思想,崔旺来团队在编制该《规划》的过程中,深思熟率、立足浙江实际。
首先,“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的海洋综合管理工作成效明显。其次,浙江省当前正面临发展海洋的大好机遇: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新机遇;国家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浙江要肩负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新使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新需要。
同时,海洋综合管理存在的短板需要解决。
如何把握发展机遇,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海洋经济科学健康持续的发展,是编制该《规划》过程中面对的重要课题。
鉴于海洋综合管理存在的短板,《规划》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六大主要任务: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承压严重的短板,《规划》提出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针对海洋空间资源“后劲不足”的短板,《规划》提出加强海洋资源优化集约利用的重点任务。针对海洋基础支撑严重滞后的短板,《规划》提出加强海洋基础支撑的重点任务。针对海洋灾害风险隐患加剧的短板,《规划》提出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针对海洋法规体系尚待健全和执法能力面临挑战的短板,《规划》提出加强法规体系和执法能力建设的重点任务。针对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的短板,《规划》提出创新海洋综合管理机制的重点任务。
同时,为提升海洋综合管理能力,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和发展趋势,《规划》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探索海洋空间资源资产化管理制度;推进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建立海洋生态环境管控制度;探索海域综合管理体制机制;探索综合执法体制创新。
为有效推进主要任务的实施,保障《规划》目标的实现,《规划》提出了3大工程建设。海洋综合整治修复工程:包括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岛整治修复行动、海岸带整治修复行动和海洋生物资源修复行动。海洋执法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重点建设执法专用码头、扣船所、建造执法船艇、配备单兵执法装备、构建现代化综合执法管控网等手段,全面提升执法指挥、动态监管和应急服务能力。海洋基础支撑工程:包括打造海洋科研技术支撑平台、打造海洋基础数据应用平台、构建海洋资源环境监测网和构建海洋灾害观测预警网等“两平台两网络”等主要建设内容。
权衡实力 为“第一桶金”寻找突破口
谈及该《规划》,崔旺来笑言,争取编制资格的过程好比争取“第一桶金”。因为这是我校主持承担编制的第一个省级规划,既实现了高规格规划编制的突破,也为学校今后承担更多甚至更高规格的规划打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但是,崔旺来也深知面临的挑战很大。首先,竞争对手太强。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宁波海洋开发研究院是崔旺来团队在争取该项目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对手,他们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研究实力;其次,我校在该领域的前期研究相对薄弱,资质不够,缺少竞争的硬杠杆。因此,寻找突破口非常关键。
权衡竞争双方的实力后,崔旺来凭借自己丰富的项目申报经验,找到了第一个突破口,他果断地决定从学校海洋研究成果上凸显学校的优势。我校在海洋管理方面有三个奖项,出版了一批海洋管理的著作,承担了多项浙江省海域海岛管理利用项目,这些都可以作为学校的成果和支撑。当然,拿到该项目除了这些前期的研究作为铺垫,崔旺来本人也出了一个“奇招”,那就是主动提出要项目,不要项目经费。
崔旺来坦言,不要经费是因为这样的机会,对学校和对他的的团队而言都是非常难得的机遇。学校和团队都需要高规格的规划编制来为海洋研究实力加分,也为今后进一步的突破积累宝贵的资质。“我们既要注重当前的研究价值,更要着眼于今后的发展。”对海洋综合管理研究,崔旺来早有清晰的构想。
倾情创作 致力打造高品质成果
能够成功拿到该《规划》的编制资格,除了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之外,学校和团队本身的积累也是不可或缺的硬指标。“不仅要有相关的资质,也要有研究的实力,更要有一定的成果。人家知道你有这个能力,才会放心地让你去做。所以,学校和团队近5年来在海洋管理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在申请主持编制资格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崔旺来如是说。
2013年3月,崔旺来团队主持编制的全国首个海域基准价《浙江省海域使用权基准价格(浙海渔管[2013]3号)》开始实施,成为《浙江省海域使用管理条例》的配套制度,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今年4月28日,主持制定的我国唯一的海域基准价核定标准《浙江省海域基准价核定规程》、我国首部海域使用权价值评估地方标准《浙江省海域价格评估规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以浙海渔管[2016]12号文件印发沿海各市、县(市、区)海洋主管局、各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省海洋局对团队的实力非常认可,计划把团队打造成浙江省海洋管理的新型智库。
作为团队负责人,崔旺来本人具有丰富的海洋管理研究经验和积累。他主持承担的项目“我国政府海洋管理体制创新研究”(编号:12BZZ035)是浙江省在海洋管理领域唯一的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时,在近10年的积累中,他出版了近10部学术专著,发表了很多代表性的论文。长期的潜心研究使他在海洋管理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从团队而言,近5年来,团队科研实力和水平进步很大。团队近5年主持承担了6项省海域海岛管理利用项目,3项省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厅项目,2项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团队成员所撰写的论文多篇发表在《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台湾)海洋学刊》、《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等重要期刊上,并被SCI、EI收录。
这样一个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团队在海洋管理研究的领域正处于蓬勃的上升期,积累科研经验,增强科研实力,是团队未来在海洋管理领域可持续进步的重要基础。
自身努力争取和校友热情支持帮助双管齐下,崔旺来团队成功拿到了主持编制资格。那么,机遇抓住了,关键就是出成果。
“我们花了20多天完成了初稿。”看似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中蕴含着不舍昼夜的辛勤付出。参与编制规划的团队成员有9人,其中,教师5人,研究生4人。编制工作只能在课余时间完成。“我们把电脑连上一台大电视机,9个人围坐在一起集思广益,每天几乎工作到凌晨一、两点。”这样的头脑风暴法使团队高效地完成了初稿。之后,团队征询了相关省领导、省相关厅局和沿海各市、县(市、区)海洋主管局、各有关单位意见后,对初稿又进行了多次修改,终于形成了《浙江省海洋综合管理“十三五”规划》。对于学校而言,这份新鲜的成果使人倍感骄傲,也是浙海大人多年来在海洋事业上孜孜以求,不懈奋斗,所迈上的新的台阶。
目前,《规划》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在按规定程序报省政府批准实施。崔旺来希望,《规划》的实施能为浙江省海洋强省的建设贡献力量。他同时也盼望着今后能承担更多高规格的规划编制,为提升学校海洋管理领域的服务地方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梦想已经起航,浙海大人的海洋梦一直在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