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喜报传来,教育部批准“浙江海洋学院”正式更名为 “浙江海洋大学”。大学更名的消息刷爆了海院人的朋友圈,全校师生为之欢欣鼓舞,弹冠相庆。
时光荏苒一甲子,风雨兼程六十载。浙江海洋大学砥砺前行,成就了今日的蓬勃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扬帆远航。
海院人是有理由骄傲的。58年来,学校秉承 “海纳百川 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经历了初创时的举步维艰,奋进时的筚路蓝缕,收获时的华丽转身,数易校名,几段历程,“滩涂上的大学”拔地而起,成为舟山、浙江乃至东海边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海大更名是里程碑式的进步。更名后的浙江海洋大学系多科性本科高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将达14000人。更名,开启了海大发展的新征程,也塑造着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发展的新形象。舟山,浙江海洋大学。一座城市,一所大学,血脉相连,荣辱与共。
但是,学校更名,你“更名”了吗?大学更名,不仅是名字的改变,更需要内涵和质量的提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学校的变化或发展,其根本在于教师,更在于学生。大学是一批有经验的长者和一批充满求知欲望的年轻人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的地方。一位人文学院的大学生告诉笔者,以前该院清风诗社有本 《清风诗刊》,其收录的学生原创诗歌立意深远、文字优美。现在的他恐怕是写不出那样的作品了,“文化趣味趋向于快餐化、碎片化;多了点功利,少了点思辨”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学校更名,你 “更名”了吗?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诘问。人才培养的质量是一个学校的门面担当。如果仅仅是学校更名而学生却没有更好的发展,那么更名仅仅是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意义上的。作为教师,我们如何立德树人,培养优秀的大学生;作为学生,我们拿什么让母校以我为荣。学校的前进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人一己之力。只有全校师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对学校的价值所在,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承担起身为学校主人翁的责任,海大的未来才能更加美好。
“海院”更名“海大”,希望名称的变化给学校带来更加璀璨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