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浙江海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井冈铸魂,舟青赋能”党史学习实践团12名学生,在指导老师施辰阳的带领下,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革命摇篮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的红色圣地,他们创新研学形式,精心打造“四个课堂”,深入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深刻感悟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一、把握“主基调”,打造“固定课堂”
实践团在研学基地专题学习了党课《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追忆了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奋斗历程。他们利用晨读时光,在基地书吧研读了大量有关井冈山斗争的红色书籍,如《画说井冈》《井冈演义》《题解井冈山》等,深刻领会了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他们认真观看纪录片《你从井冈山走来》《井冈山会师》,学唱井冈歌谣,用心感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实践团成员詹越还在“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教学课上,有幸对话了左权将军的外孙沙峰老师和开国少将谢良的女儿谢虹老师,感悟了革命先辈用生命谱写的人间大爱。



二、弘扬“主旋律”,打造“情境课堂”
实践团在研学基地开展了“学编红军草鞋”体验教学。一条麻绳,一上一下,一系一搓,一挽一编,一压一敲,同学们身临其境体会了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在“三湾改编”情景教学中,实践团共同制定了班名、班旗、口号和班歌,并上台展示,深刻认识了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歌声中的红色记忆”红歌教学中,钟国华老师通过一首首热血沸腾的红歌,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等歌曲,将实践团成员带入到红军英勇作战的事迹中,领会了军民同心,团结奋斗,为人民事业献身的革命精神。



三、夯实“主阵地”,打造“移动课堂”
为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内容、形式、载体创新,实践团在四堂沉浸式的“移动课堂”中,进一步理解了井冈山精神的深刻内涵、历史地位及时代价值。他们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致敬英雄,领会了“坚定执着追理想”的井冈山精神;他们在八角楼革命旧址参观旧居,感受信仰,感悟了“实事求是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他们在小井红军医院瞻仰旧址,重温誓词,学习了“艰苦奋斗攻难关”的井冈山精神;他们在黄洋界保卫战旧址群聆听故事,感怀岁月,品悟了“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四、当好“主力军”,打造“实践课堂”
实践团在茅坪镇马源村体验了“红军的一天”,他们在马源急行军中,感受了红军苦与乐;他们在自制红军餐中,感受了军民鱼水情。他们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了解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他们前往大井朱毛旧居、茨坪毛泽东旧居、红四军建军广场、井冈山会师纪念馆、南山公园、龙江书院等地参观学习,对当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形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也感悟了革命先辈的宽大胸襟和远大视野。他们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茅坪镇神山村,用镜头和笔触深刻感受神山村在总书记嘱托下和井冈山精神指引下,从山区到景区的美丽蝶变。




井冈山的斗争共计2年零4个月,时间虽不长,但为中国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本次实践活动还受到了团舟山市委、舟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下一步,实践团全体成员将依托舟山市首家党团队一体化共建教育实践基地(舟山市红领巾学院),利用“青言青语”“童言童语”,带着“土味海味”,面向不同群体做好井冈山精神的青年化阐释,为实现“强党建、带团建、优队建”的目标,助力舟山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贡献青春智慧,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