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学院优秀学生施祺瑞: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发布日期:2016-04-06 作者:东科 李倩 顾丹萍 编辑:袁铁武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人物简介:施祺瑞,中共预备党员,东海科学技术学院2012级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专业学生,曾任学院微记者团团长、中国大学生在线校园网络通讯站(东科站)站长,荣获大学生在线校园网络精英夏令营团体二等奖、浙江省“天气与气候:青年人的参与”征文比赛三等奖、定海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征文三等奖、“定海好网民”等一系列荣誉。

熟悉施祺瑞的师生都知道,这个瘦瘦的、稍显单薄的男生,身体里似乎蕴含着无穷的能量。“这一路走来,要感谢东科给了我许多锻炼的平台。”施祺瑞打趣说:“第一次从幕后走到台前,感恩的话终于不用再藏着掖着了!”

新起点,重新出发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施琪瑞从高中时期就在憧憬和规划四年的大学生活:“我想在大学里实现的梦想太多了,总结起来就是‘优化知识结构,完善品质人格,锻炼实践能力’”。2012年9月,施祺瑞踏进了东海科学技术学院的大门,开始新的人生征程。

随和的性格和喜欢阅读的习惯使他迅速结识了不少朋友,大学故事也更显得戏剧化。2012年末,他报名参加人文学院历史社主办的“大清帝国”学生讲座。正在写讲座文稿的他忽然接到了喜欢音乐的张家祺同学的电话。张家祺擅长歌曲原创,正在申请创办东科音乐社,有曲岂能无词,于是鼓动施祺瑞创办东科的文学社团,“新词社”就这样萌芽了。

成长过程中,班主任丁以德老师给了他很大帮助。刚进入大学的他,常常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够,丁老师鼓励他多写文章多上讲台。丁老师的历史课有一个特别节目,由学生作历史开场演讲。从第一次历史演讲的磕磕绊绊,到慢慢的从容流畅,最后2012级环发专业的历史课开场基本就被他“承包”了,他的逻辑思辨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于是在社团创办答辩环节,从创办文学社团的意义到今后活动的规划,他侃侃而谈,得到评委的一致肯定。2013年3月,新词社正式成立。他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策划文学沙龙,举办征文比赛,开展文化下社区项目。当时新词社的社员后来大多数成长为学生干部。

为致敬“五四”运动,新词社更名为“新青年学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年末,施祺瑞的作品收录入浙江高校诗词联合会新出版的《2015年度诗歌选刊》,新青年学会也成为浙江高校诗词联合会成员。

有付出,有欣喜

2013年9月,驾驭语言文字能力颇强的施祺瑞被聘为学院团委信息部部长。他带领同学们走进敬老院服务老人,走访校友,采访舟山党政领导干部。他一手搭建学生组织信息上报机制,一手开展点对点信息对接服务。他说:“东科团委及时有料、保质保量的团情信息多次获得校团委的肯定。”

2014年8月,学院团委组建信息中心,施祺瑞担任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微记者团团长,持续建设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宣传阵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以学院团委—系团总支—班级团支部为框架,建立团的微博品牌体系,创建学生组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团员青年粉丝全覆盖。

信息中心的成绩令人欣喜,2015年度推送信息近900条,积极参与高校新媒体风云榜,团学组织官方微信共计70余次进军全国高校新媒体风云榜、浙江省高校新媒体风云榜,团委腾讯微博在学校共青团微博影响力排行榜(第8期)排名19。这里面自然凝聚着施祺瑞等师生的心血。

施祺瑞更是把目光盯在了媒体合作与对外宣传上。在团委老师的牵线下,团委信息中心承接了浙江省海洋文化研究会的网站编辑工作。他组建网站编辑组,对接商务科技公司,改版研究会网站。

经学院团委批准,去年5月,他代表学院团委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洽谈合作机制;6月,学院团委成功与中国大学生在线共建校园网络通讯社;8月,施祺瑞奔赴徐州参加会议,接受教育部相关领导为“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学技术学院校园网络通讯站”的授牌,个人获中国大学生在线第十期校园网络精英夏令营团体二等奖。

同年4月到8月,他指导微记者团成员在各媒体平台发表文章稿件173篇,其中在民革中央团结网、团结报、中国大学生在线、浙江日报视野网、浙江非物质文化网、中国民办教育网、江西新闻网、网易新闻、舟山新区网、舟山日报等平台上发稿79篇,他个人发表22篇之多。而由他组织微记者撰写的《千军万马一只手,走访布袋木偶戏传承人》被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和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评为2014-2015年度“优秀稿件”(全国共25篇获奖)。

一路圆梦,不留遗憾

“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那不属于我。”这是《北平无战事》里的台词,也是施祺瑞反复咀嚼的一句话。2014年6月至8月,同学们或参加社会实践,或回家休息,他选择去定海区环保局挂职锻炼。

他坦言,那段时间是苦闷的,深夜里一遍又一遍地在校园昏黄的路灯下踱步沉思。由于大一、大二学习的基本是通识课程,专业课程要到大三才学习,当环保局领导想根据他的技能安排工作时,他只能羞愧地表示: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还不完善。单位根据他所学专业分配到到环境监测站锻炼。

施祺瑞开始了艰苦的实习历程:在办公室则或查阅专业书籍和数据,或值班远程监控污染物。外出执行任务则与工作人员扛着器械深入企业和乡镇基层,或爬上几十米高的烟囱检测废气,或俯身河道、池塘、排水口检测水质,或巡回公共场所检测粉尘和辐射。边看边做边学,因此比同专业同学更早地有了实战经验。

周末放假,他又组织同学们深入调研浙江省“五水共治”工作推进情况和各行各业对这项工作的反映。他撰写的《关于“五水共治”重大决策的群众知晓度、 满意度调查 ——以舟山市定海区为例》一文,被校团委评为“2014年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论文”,施祺瑞个人并被评为“先进个人”。

转眼间挂职结束,施祺瑞回到校园继续学习。一日与好友韩利明坐在饭馆回首感慨,大学里的经历已经很丰富了,可是作为学生在专业上却没有作出成绩。两人当即决定报名参加学科竞赛。

说做就做,两人着手开始选课题、建模型。为获得更为充分有利的原始资料,两人在校内进行问卷调研,恰巧在图书馆碰到王世来院长。王院长十分肯定他们以参加学科竞赛来提升专业知识的方法,表示全力支持。当次日两人拿着连夜撰写的课题申请书向学院寻求帮助时,闫海强副书记表示支持同学们的科研项目,如果需要本部的实验室,学院会出面协调。与此同时,曾经教过他俩环境专业课程的蔡慧文老师也表示愿意担任课题指导老师,并把本部的实验设备借给他们。

由于在舟山获取的实验数据单一,没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在向全国45所高校发了调查问卷后,又辗转杭州、宁波、绍兴等地,对各地景观水体进行实地考察并提取水样,然后马不停蹄地赶回长峙实验室检测。经常是早上钻进实验室,到晚上才能脱下实验服。

为把经费用到点上,两人不得不缩减额外开支,甚至将部分生活费投入到科研项目中。室友冯坷封看不下去了,每次吃饭都会多要几个菜,坚持要他“蹭饭”。

为不打扰室友休息,在学院许可下,他们搬到活动中心进行研究。白天,那里是学生组织的办公室,晚上,便成了他们的实验基地。正值冬天,为了分析实验数据、赶写调研报告,他们只能熬夜通宵,冷了就接一杯热水抱在怀里。施祺瑞描述道:“常常是低头时窗外一片漆黑,停笔抬头时东方已见白。”两人吃过早饭,径直奔向教学楼。上完课又回到办公室,做好收尾工作。

施祺瑞说:“虽然最终没有获得名次,但参赛的过程中切实提升了专业知识。我们查阅了大量专业书籍,把浙江和舟山近十年的环境数据翻了个遍,显然已经达到目的了。”

天道酬勤,在比赛过程中申请下来的“曝气复氧装置”专利为他们入围舟山市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30强作了强有力的铺垫。同时,受益于此次研究,他撰写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大理论在舟山市定海区的十年实践》一文被定海区党委宣传部评为定海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理论征文活动三等奖。

后记:在采访过程中,施祺瑞反复强调自己并不优秀,只是在追求梦想的路上选择了坚持。前一段时间,他在定海区水利围垦局挂职实习,始终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要求自己,截至目前有近80篇稿件在省市区各级平台发表,为单位的宣传工作做出了一定贡献。

“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实施到极致,不允许有任何遗憾;把承担的职责履行至优秀,不遗留一丝后患”,施祺瑞在朋友圈引用了关成华博士的这句话,并表示“勉力为之吧”。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