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志愿1600+学时,三年综测第一,海大国奖小姐姐赓续教育热忱,奔赴山海丨新时代大学生榜样
发布日期:2023-03-30 作者:徐冰青 代雁回 孙嘉蔚 编辑:胡山佳 来源: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字体: [大] [中] [小]

人物名片 

朱艺芳,女,中共党员,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B19小教2班学生。她学习成绩优异,三学年来保持综合测评年级第一,获得国家奖学金、东海奖学金一等奖;曾获得全国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2020年浙江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一等奖、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集体组一等奖等省级及以上竞赛11项,参与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3项,以第一作者在二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在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杭州校园等发表作品11篇。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大学生活,我想应该是‘传播者’。”朱艺芳笑着说。在课堂上,她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播下一粒粒种子,静待花开;而在生活中,她是海洋文化的传播者,讲述一个个深刻故事,推动海洋文化的发展。


韬光逐薮 章未曜


初入大学时,和大多数新生一样,朱艺芳感到有些无所适从。尚未转变的观念、仍停留在高中的处事方法,都让她陷入深深的“陌生感”之中。面对大学社会抛来的众多选择,她决定以扩大社会圈、增强归属感为目的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当时的想法十分单纯,只是想试着去做些新鲜的事情。” 舟山博物馆、“感恩母校行”、“文明啄木鸟”……在校期间,她累积社会实践时长865学时、志愿时长累计达765.69小时。与同伴共行,抛洒青春。无关乎学分,朱艺芳将自己真正投身到了志愿公益事业当中去。



2019年,朱艺芳和团队参加了全国志愿服务大赛。对她来说,这是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我们项目的主题是‘丝路海潮音,讲给世界听’,主要关注的就是传承保护失落的沿海民间故事,并在赋予其创新的同时走向更国际化的方式传播。”比赛中,团结一心的成员力所能及地挖掘着散落乡间的海岛故事,借助多个平台将失传海洋故事和丝路背景下的徐福文化重新唤醒,使更多人重新认识到海洋的伟大。尽管赛程辛苦,与文献资料作伴已是常态,但朱艺芳与她的组员们却感到了深深的满足感。回忆起那段时光,朱艺芳眼眸中闪烁着骄傲:“新时代下,新青年正在用一种新角度、新声音,向全世界宣传着中国特色的海洋文化,展现海洋强国的自豪。”




当问及印象最深刻的社会实践项目时,朱艺芳毫不犹豫地回答到东海渔嫂项目。三年的时间里,朱艺芳和团队伙伴们进行了多次调研,分别走访樟州村等十余个街道、探寻蚂蚁岛、登步岛等12个岛屿,了解近年来渔嫂群体在社区建设、创城迎检等社区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是此行,实践团见证了东海妇女自信乐观的新风貌。


特别是在蚂蚁岛的调研过程中,朱艺芳了解到,在生产水平落后的年代,如果想要建造海塘,就只能使用当时仅有的小推车等简易工具。渔嫂带领的娘子军们,凭借毅力与执着,不懈努力,吃苦流汗,生生将三年的工期缩短到了一年零五个月。朱艺芳坦言:“这样一种‘敢啃骨头、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我以及实践团的内心中都留下了不朽的痕迹。”


对于这段宝贵的实践经历,朱艺芳感慨颇深。她谈到,最初觉得“实现价值”这四个字总是离她很远,但当真的发布了渔嫂宣讲视频、开展了海岛故事讲座后她才发现,自己早已在潜移默化间成为了海洋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而在这其中,她也真正感知到“实践”与“笃行”的意义。

作为一名师范生,虽然志愿服务占用了朱艺芳的大部分课余时间,但这些经历也在无形之中给予了她的许多难能可贵的收获。“海岛支教培养了我身为教师的认同感,挑战杯项目锻炼了我的撰稿能力,各种学科竞赛更使我深切体会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笑着回忆竞赛的时光,她提到那时为了取得一手数据,与成员们在烈日下进行实践活动;为了冲刺浙江省经典诵读大赛,她们共同克服紧锣密鼓的排练带来的疲惫,展现自己最好的姿态。也正是团队的力量,才让朱艺芳坚定信念以助推舟山的发展,在教师岗位上保持初心。



奋楫笃行 功不唐捐


“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光鲜亮丽的履历背后,是无数日日夜夜的汗水堆砌与奋力前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朱艺芳的每一步都走得沉稳且踏实。在繁重学业、学生工作与各类竞赛中周旋,一路升级打怪,她的能力面板也渐渐取向更高水平。

朱艺芳不仅在各类活动和竞赛上屡传捷报,在学习上也毫不懈怠。小学教育专业的她始终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诲,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自立自强标杆,这样的信念也激励着她连续三年勇夺年级综测第一。

 


当被问到是如何平衡学业和各类活动竞赛时,朱艺芳说:“要做到权衡这一点,首要的是做到明确关系。”

她为我们解释说,一是要辨析学习与学科竞赛之间的关系。作为师范学子,学业任务毋庸置疑要放在第一位。但同时师范生的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例如师范生技能大赛、浙江省经典诵读大赛、挑战杯等也与本专业的内容有关,大大拓展了学生的个人技能与素质。她肯定道:“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再有双向的准备,一定会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起到一个辅助提升的作用。”

二是要明确学科竞赛之间的关系。朱艺芳提到,我们可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在同一个时间段内会出现多个竞赛项目。她本人不建议大家同时参加多个项目,过度消耗自己的能量。“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想能够在多个方面达到相对的平衡,最重要的是学会取舍,尤其是学会舍。”她强调,我们要想清楚当下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什么学科竞赛对自己而言最为重要,进行适当取舍后再全力以赴去拼搏准备,不盲目蛮冲,那么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拥有明确的目标和高效的行动力之外,朱艺芳强大的内心也是她成功的必要条件。面对紧锣密鼓的学习任务、竞赛活动,朱艺芳有自己的一套专属的缓解焦虑、减少压力的方法——把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再逐个击破。“当不断地去达成一个个小目标的时候,压力自然而然就烟消云散啦。”她还补充道,“有时候我们总会对于外界的压力感到力不从心,但只要辩证地去想一想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什么,大部分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愿岁并谢 与长友兮


“一个人也许能走的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对朱艺芳来说,在海大的四年里,海大的风景、海大的老师、海大志同道合的同学和朋友,都是她所收获的最宝贵的财富。

朱艺芳提到她的老师时感慨良多,感激最重。她说,从她初入大学、尚且懵懂时,就受到老师们的诸多照顾。这里的老师不仅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更在生活中处处关心,使她能够沐浴着师恩不断成长。“有时候会和好友提到,还是会庆幸和感激,能够在短短二十几年都能遇到一些很好很好的人,能够在这段岁月得到老师们无私的关爱和教育。”

而在竞赛中,她也得到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朗诵比赛时,集体组成员们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几度修正动作,反复细抠发音吐字等问题。排练时正逢炎夏,在酷热高温中紧锣密鼓的排练让大家力不从心,无处发力。而老师们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抱怨与离开,始终陪伴朱艺芳和伙伴们进行一次次排练。“最终我们取得了的良好成绩,也是给老师们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说到这里,朱艺芳自豪地笑了起来。老师们的不离不弃与兢兢业业也让她更加深切地体会了“师道”的意义,对师德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海大不止有良师,还有益友。从学习到生活,从团体竞赛到社会实践活动,朱艺芳的一路成长离不开同伴们的陪伴。她加入大学生语言艺术团,并将这里的同伴们称为她“一群万里挑一的宝贝”。他们一起经营起这个公众号,从社长带领的小萌新,变成带领小萌新感受语言魅力的学长学姐,她历经成长,始终真诚;他们也作为学校最优秀的朗诵团队,一起克服期末和炎夏的考研刻苦排练,与汗水辛劳为伍,屡次斩获省级奖项。

 或是感触,或是学习,她始终真挚,不断接纳。那些令人尊敬的师长、携手同行的挚友和值得学习的后辈们,是朱艺芳大学时光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是感激或是敬佩,她们都给予了朱艺芳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他们手挽着手,前后相接,深深浅浅地出现在朱艺芳21岁的青春里,荡开细微的涟漪,让她笃志前行。

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dzsicXGdj41uOm4KEMv-A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