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姓名:邱浩宇
班级:Y22海科3班
专业:海洋生物学
学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获奖情况
2022-2023:硕士研究生二等奖学金
2023-2024: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研究生特等奖学金、浙江海洋大学第三届“研学知海”研究生学术论坛一等奖
科研成果
[1]Qiu, H., Huang, L., Wang, H., Tao, C., Ran, Z., Xu, J., Sun, H., Wang, P., 2024.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C on the growth, intestinal flora and metabolism of zebrafish (Danio rerio). 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 149, 109570. (1/8,IF: 4.1, 中科院小类一区 top)
[2]Qiu, H., Wang, H., Huang, L., Tao, C., Ran, Z., Xu, J., Wang, P., 2024. Effects of water supplementation with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AC on the antioxidant, immune, intestinal flora and resistance to Aeromonas hydrophila of adult zebrafish (Danio rerio). Aquaculture 594, 741466. (1/7,IF: 3.9, 中科院大类一区 top)
[3]Qiu, H., Huang, L., Yin, H., Wang, H., Tao, C., Wang, P., 2024. Multi-omics integrated analysis reveals 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of large yellow croaker (Larimichthys crocea) to starvation and refeeding during overwintering. Aquaculture Reports 38, 102301 (1/6,IF: 3.2, 中科院小类一区 top)

跨越医学与海洋科学的学科边界
他勇敢追求热爱的领域
专注于鱼源性益生菌的研究
在国际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展现出扎实的学术基础和创新能力
跨越学科的选择
丢掉过去的包袱,去奔赴一场充满未知的旅途,对于任何人来说都需要莫大的勇气。邱浩宇的本科专业是医学检验技术,但是在决定考研时,他选择了海洋生物学。“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邱浩宇如是说,“我始终相信,生命是海洋缔造的奇迹。我想要更多的了解海洋生物的奥秘,探索这一神奇领域。”怀揣着对海洋生物的热爱和敢于探索的勇气定力,邱浩宇成功进入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生物专业开启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跨专业读研,从一开始就布满荆棘。在备考阶段,一切都要从零学起;初入海大时,与导师团队的磨合、未来职业的规划,如层层迷雾,让他看不清道路;读研初期,对科研方向满心迷茫,不知该如何前行……邱浩宇的起跑带就像被装上了减速装置,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相比于本就海洋专业出身的同学更多、更难。“我要比备考时更努力,更扎实地学好专业基础,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科研成果。”邱浩宇在一开始就跟自己这样说。他深知研究生阶段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因此,他一方面将所学专业理论拓深拓广,一方面积极投入到课题研究中。在导师王萍老师的指导下,邱浩宇选择了对斑马鱼模型进行深入研究。

专心学术的坚持
邱浩宇的研究课题集中在鱼源性益生菌的益生效应上,旨在揭示鱼源性益生菌如何通过调节斑马鱼的肠道微生物群和代谢物,进而影响其生长、免疫和整体健康。面对挑战,邱浩宇从未抱怨,而是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他认真对待每一个实验数据,仔细分析每一个研究结果,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邱浩宇始终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保持勤奋的钻研精神。他深知,每一个学术成果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和深入的研究。他是实验室深夜的常客,实验室灯光下经常见到邱浩宇查阅资料、分析实验数据的身影。“我想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科研,全力以赴地做好我喜欢的事。”提及专业,邱浩宇眼中有光。为了更好地进行科研工作,邱浩宇积极参与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他不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还主动参加了国内外知名的学术会议。
其中,他觉得最有意义的一场学术会议当属第十四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在会议上,邱浩宇认真聆听麦康森院士关于行业痛点的主题报告,意识到水产饲料行业正面临鱼粉资源短缺与绿色转型的双重挑战。这次会议不仅拓宽了邱浩宇对营养代谢与生态健康协同机制的理解,更坚定了邱浩宇未来在绿色饲料资源开发领域深耕的决心。邱浩宇坦言:“学术会议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学术建议和指导。”通过在海大的学习与探索,邱浩宇拥有了之前未有过的学术经历与学科探索,收获了诸多学术知识与学科技能。

求真科研的突破
在研究推进过程中,邱浩宇不可避免地遭遇了诸多困难与挑战。“勇敢面对,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因为坎坷终会变成勇敢者的勋章”,这是他面对困难的态度,同样也是他的科研密码。“要善于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策略,难题必将被逐个击破。”

邱浩宇回忆,在进行鱼源性乳酸杆菌的分离实验中,分离出的细菌与预期相差甚远,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和困惑。但他并未放弃实验数据的求真,而是选择反复分析数据、查找原因、翻阅资料、调整实验方案。经过多次的尝试和改进,他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邱浩宇表示个人努力与团队合作同样缺一不可,团队协作是科研成果产出的关键所在。他认为,科研工作中团队协作能够事半功倍,在合作中能够深入交流经验、分享资源。通过不断突破,邱浩宇近两年先后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深入阐明了鱼源性嗜酸乳杆菌的益生机制,为鱼源性益生菌在实际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幸遇良师的启迪
谈及在研究生学习旅程中最感激的人,他坚定地说:“我的导师——王萍教授。”王萍老师是鱼类营养和饲料领域的专家。王老师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带领邱浩宇走进了科研的殿堂,开启了他探索鱼类绿色饲料添加剂的旅程,更成为了他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优秀的导师是专业领域和人生道路的引路人。在这两年的学习过程中,王老师从不对邱浩宇的科研方向进行严格限制,而是鼓励他去发现和追寻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王老师教导他,科研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与创新。在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下,邱浩宇得以不断突破已有的学科范畴,涉猎不同领域的知识,这也培养了他广阔的科研视野与灵活的科研思维。邱浩宇不仅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到了深入又广阔的专业理论知识,更深感于王老师作为专业前辈的坚守与传承。“严谨、谦逊、低调,与导师王老师相处的每一天,我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向影响。”邱浩宇感激地说。对科研严谨认真,对学生无私关怀,这是邱浩宇眼中的导师。而在王老师的指导下,海洋生物学“新人”邱浩宇也逐渐展露出自己的专业素养与科研潜力。每一篇论文的撰写,每一次修改的反馈,每一次深入的讨论,王老师都给予了耐心的辅导。邱浩宇对自己能够在研究生阶段遇见王萍老师深感荣幸。

邱浩宇深知,科研突破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所以他始终保持谦虚、严谨、勤奋的态度。他始终坚信“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不断尝试中解决难题,为问题手册写下解答”这一科研信条。面对科研过程中的重重困难与挑战,他秉持着“不退缩、不放弃,勇敢迎接每一个挑战”的科研态度,稳步前行 。“我会继续保持求知热情,勇于探索未知,在学术和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写下自己的青年答案。我相信我能成长为一位海洋生物学方面优秀的青年学者。”在海大,求知欲与探索欲是强者前进的密匙,困难与对未来的迷茫绝不是强者退缩的理由。从医学到海洋生物,邱浩宇用自己的热情与坚持续写着海大人敢于创新、敢于探索的新章。
从吉医到海大 跨越万水千山 奔赴求知新程从医学跨界海科 突破领域壁垒 开启读研新篇从初涉科研的懵懂青涩 到学术成果的繁花满枝满怀热忱的科研追光者 终觅得一方独有的灿烂天地
https://mp.weixin.qq.com/s/x5Xc0VwXcemiVQcBWpw7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