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创新,做自己品牌
——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8月初,浙江海洋学院全面开展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在浙江考察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八字真经”要求,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努力在推动浙江改革发展中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图:2015年浙江海洋学院社会实践出征仪式
为充分激发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提高我校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效,学校一改以往传统的申报模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社会实践创意项目征集活动。各二级学院及相关组织立足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两区”“两美”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相关主题积极进行项目申报。通过对申报项目的初步审核以及各项目答辩等环节,学校最终确定立项团队41支,其中一等团队9支,二等团队16支,三等团队16支。同时,学校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安全教育培训会,确保参与实践的每位队员平安顺利地完成本次社会实践。
2015年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多样,涉及范围广。各团队实践内容紧扣美丽浙江以及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并与我校办学实际及办学特色紧密结合,涉及能源环保、海洋渔业、教育关爱、社区服务、文化保护等多个领域,兼具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充分实现了浙江海洋学院社会实践活动“精品化”和“广覆盖”的有效结合。
一、安心指向标——“青春使命,食品安全”实践团
实践主题:舟山群岛新区建设
申报学院:浙江海洋学院食品与医药学院
浙江海洋学院“安心指向标”社会实践调研团围绕“青春使命·食品安全+”主题,以“诚信守法”、“携手同行”、“理性消费”三个方面开展活动。调研团成员们通过访、谈、录的形式,走访海产品加工企业、菜场、超市等地点,在采访厂间技术人员、海鲜市场摊主、超市管理人员、居民等各行业人士的基础上,发挥食品专业优势,对储藏、运输、加工等一系列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指标进行测定,进而系统地了解海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为建立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他们走进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开展专场知识讲座和咨询会、建立微博方阵等宣传形式,系统全面地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通过宣传、调研、倡议,在了解舟山海洋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撰写调研报告或论文。

图1: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正在实验室检测食品安全指标
二、大学生舟山群岛新区江海联运发展制约因子调研团
实践主题: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
申报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海运与港航建筑工程学院
他们集结了最优秀的队员,组建了一只团结友善,积极进取,行动力强,高效迅速的团队。他们调研的方向是舟山以及其附近的海事局,船公司和港口。目标是希望通过调研结果为舟山江海联运发展提供可参考意见。他们也制作出涉及基层船员日常生活、工作、遇到的困难、对江海联运的认识和看法、对航海类学生的建议和看法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且较为完善的问卷,为在校学生了解基层船员的工作、定目标提供方向,为就业提供指导,同时可以让更多的人走进基层船员,了解江海联运的发展前景。
三、“情暖虹桥、支教植教”虹桥社区实践服务团
实践主题:“两区”、“两美”建设
申报学院:浙江海洋学院数理与信息学院
数理与信息学院学子秉承建设“人文昌盛”美丽浙江的宗旨,立足大学生教育资源反馈社会基准,力图通过大学生支教途径把爱和希望播撒进孩子的心灵。怀着这样的信念在指导老师胡金宝的带领下组建了“情暖虹桥、支教植教”虹桥社区实践服务团队。队员们通过专题讲座、义务支教、素质拓展活动、座谈会等多种途径,为小朋友课业辅导,增添课堂趣味,在为孩子打开知识新窗的同时激发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数理学院学子力图转变大学生在教育中的角色,转纯收业为收业与授业共行,发挥青年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




图:大学生支教将爱和希望撒进海岛留守儿童
四、大学生“推广风光互补发电,拓展绿色新型能源”调研团
实践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申报学院:浙江海洋学院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
石化学院学子从舟山市新区建设低碳环保发展为核心,推广绿色新型能源以此来建设美丽环保新区为目的,在指导老师石一民的建议下,参照舟山新区建设中急需的能源及节能减排问题,对于海岛型城市推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进行调研。处于新区建设急速发展的舟山,伴随着许多能源应用方面的难题,为了能更好的保护环境,需要多方面推广新型能源的应用。石化学院的学子针对以上在海岛型城市推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对于城市的低碳环保发展,走访了舟山市电力局、舟山市岑港风力发电站,舟山市气象局,舟山市海洋渔业局等,同时也进行社区宣传发放问卷调查,对单位进行采访,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照片,采访文本,问卷收集统计,利用微博进行推送宣传,也得到一些公众帐号的转发支持,希望低碳环保的新型能源能为舟山新区的发展建设助力。

图: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走进国家电网,推广风光互补发电、绿色新型能源
五、大学生“寻海洋风浪瑰宝,谱海洋文化赞歌”舟山渔歌调研团
实践主题:挑战杯社会调研
申报学院: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学子高度关注海洋文化,从长远考虑保护并传承舟山“非遗”项目角度,以“寻海洋风浪瑰宝,谱海洋文化赞歌”为小主题,以指导老师于志新带领团队拜访了岱山县文化局非遗中心邱主任为开端,拉开了“舟山渔歌”深入调研活动的序幕。舟山渔歌由于传承人年纪大、数量少的天然劣势,加上渔业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资金缺乏,正逐渐失去生存基石。痛舟山风浪瑰宝蒙尘,叹海洋本土文化式微,人文学院学子针对渔民号子濒危状况于上和渔歌保护负责人联系,走访渔民号子传承基地、当地文化局,于下采访渔歌传承人,发放调查问卷、宣传单子,当街采访,各成员分工合作,整理问卷、剪辑视频、利用微信微博推送,只希望从海浪里挥斥出、从渔民生活中凝练成、曾经“白帆舞浪尖、渔火缀海天”的美丽渔歌历久弥新。


图:寻海洋风浪瑰宝,谱海洋文化赞歌
六、“百名博士钦州行”科技服务活动
7月8日上午,2015年“百名博士钦州行”科技服务活动顺利启动,参加此次实践活动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等8所高校的86名研究生,他们将分赴钦州各县区乡镇开展为期一周的科技服务活动。
钦州市处于南海之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位置,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岭南古城”、“英雄故里”、“海豚之乡”、“坭兴陶都”等美誉。同时,钦州物产丰富,盛产荔枝、龙眼、香蕉、火龙果等亚热带水果,大蚝、对虾、青蟹、石斑鱼是钦州“四大海产”,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荔枝之乡”、“香蕉之乡”、“奶水牛之乡”和“大蚝之乡”。
本次实践活动以“科技助力三农,校地再谱新篇”为主题,浙江海洋学院指导老师水产学院常抗美教授,带队老师研究生工作部研工与综合办主任喻莉丹老师一行11人参加了此次实践活动,他们将与其他高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分赴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三娘湾以及钦州港等地开展科技服务活动。通过调查农业现状、解决生产问题、开展技术培训、总结发展经验、宣传农业政策等活动,深化校地合作,为广西钦州相关政策制定和产业规划布局建言献策,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据悉,“百名博士老区行活动”自2005年发起以来,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届,今年是第11个年头。高校参与队伍逐渐壮大,至今已有19所高校参与其中。活动足迹已遍布江西、陕西、湖南、广西、安徽、山东、重庆7省61个市区县,19所高校不同学科领域的1000多名博士生参与其中,撰写各类调研报告1000余篇,举办各类科技讲座和指导活动600余场,听取讲座和接受科技指导的各级干部、农技人员和百姓达到3万余人。2011年,“百名博士老区行”活动曾被教育部评为“2011年度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特等奖”。

图:2015年”百名博士钦州行”活动正式启动
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各个团队成员团结合作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灵活多变的思维和舍我其谁、居安思危的时代责任感,完美映衬了本次社会实践“为祖国勤学修德·以实践明辨笃实”的实践主题。相信所有团队将牢记校团委书记金武州老师“晒黑皮肤,丰富思想,了解实情,平安归来,满载而归”的叮嘱,在确保所有成员人身安全的前提下,认真完成本次社会实践,使它成为每位参与者宝贵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财富,为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画上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