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号14点,顾敏教授在图书馆读书报告厅就“文化创意与两岸交流”与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讲述了两岸交流的时空隧道、台湾的人文特点,为听众们带来了一衣带水、荣光悲情、激情奋斗的情感体验。现场座无虚席,欢笑声掌声不断。
讲座伊始,顾敏教授以自身经历为例,讲到自己中午食用的面疙瘩便是一种文化创意现象,又从面疙瘩的形状长短规格讲到一种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从厨房里葱的64种不同变换到在异国他乡的米饭情节再到出现在APEC国宴上的韩国泡菜以及泰国的各色咖喱、椰类食品,总结说这便是一种文化创意,一种文化的传播交流形式。顾敏教授以简单朴实、丰富生动的例子,将文化创意与交流这种抽象的现象,讲述得十分引人入胜,在座听众无不被深深吸引,不断思考。此外,顾敏教授还对比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度的相同文化产品,谈到文化创意机遇问题,如新西兰的哈利波特、韩国的大长今到现在的琅琊榜,每部作品无不实现了文化传播与交流的最大效用以及可观的经济效益。
讲座过程中,现场偶尔出现的麦克风失误小插曲也被顾敏教授的“麦克风让我不要太激动”营造出一种轻松自在的氛围。交流过程中灵活使用中英以及引经据典的各类例子,无不让我们被顾敏教授的博学、幽默所深深吸引。顾教授还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
讲座最后,虞聪达副校长做总结时说道,顾敏教授阐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讲述了年轻一代如何促进文化建设,加强两岸交流。同时也说到文化无处不在,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改变人,文化不是有意制造的产物,而是创造的产物。当今世界需要文化创新,需要持之以恒的文化建设。虞副校长也提出了对同学们的殷切期待,希望年轻一代的我们能够成为中华文化的接受者,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更多地参与两岸文化交流中,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真正实现两岸梦、中国梦、复兴梦。
【主讲人简介】
顾敏,前台湾汉学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美国芝加哥多米尼克大学研究所毕业,擅长中华传统文化、中文数字信息系统、广域图书馆管理。世新大学、辅仁大学、慈济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LIS)客座教授,
台湾文官学院「与作者有约」讲座主持人,台湾大爱电视台「悦读浮世绘」及心灵讲座节目主持人。曾经获颁特优公务人员奖章、亚太国会图书馆协会APLAP杰出贡献奖、亚太国会图书馆协会APLAP最高成就奖等。被列入世界名人列传。多年来热心致力于两岸交流事务。
专书著作十余本、中外文论著百余篇,其中2篇以英文署名Karl Min Ku选录于2005年WSIS会议后由联合国及欧洲议会所设的Global Center for ICT in Parliament网站,维持迄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