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的文明和发展离不开志愿服务精神,一个城市文明和进步有赖于千千万万志愿者的奉献,志愿是种精神,服务是种行动,精神需要持久的行动才能常青。在浙江海洋大学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就有着这样一支默默奉献、引领创新的志愿服务队伍,用一艘船承载起志愿精神,用一艘船倾注着匠心品质,用一艘船述说着你我故事。
扬帆——初心不改,志愿同行
为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更好地让志愿服务活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让同学们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服务中回馈社会,2015年9月,在学院党委指导下,由学院团委牵头,学院青年志愿者分队具体实施,面向全院招募志愿者,成立了一支有能力、有担当、爱创新、爱奉献的船模志愿服务队伍。该队伍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号召,以学院专业特色为依托,以社区和中小学为对象,向社会大众普及船舶知识,旨在弘扬海洋精神,传承海洋文化。
通过积极对接,学院首先与舟山临城新城社区学院达成合作意向,并在新城社区学院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船模志愿服务活动将服务对象定为小学生及其家长,通过船模知识的讲解并指导小学生进行船模组装,让小朋友们对船的结构有了基本了解,增强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让家长在与孩子共同组装船模的过程中增进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015年11月,学院船模志愿服务队伍在新城社区学院开展了首次船模志愿服务活动,并取得了圆满成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砥砺——知行合一,寓教于乐
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志愿者们通过志愿服务实践,不断总结和反思,特别是从服务对象出发,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等特点,结合学院特色和专业优势,创造性地将船模运用到志愿服务中,并不断予以改进和完善,让我们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有成效。每次活动之前,我们的志愿者们都会精心策划、悉心准备,通过互动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小朋友在实际动手操作中了解船舶发展历史,更直观地认识船舶的内部结构,激发了小朋友对船模制作的浓厚兴趣,为海洋知识的普及、海洋文化的传播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做出了积极努力,得到了社区、家长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积极反响。
起航——精耕细作,深化品牌
为进一步扩大船模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和品牌力,积极推动船模志愿服务活动向纵深发展。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积极探索,不断进取,从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志愿服务内容创新、志愿服务团队培育等方面,全方位推进船模志愿服务活动。
在志愿服务基地建设上,从最初的新城社区学院,到现在的千岛城市驿站城南站、城市驿站金鸡山站、舟山绿城育华国际学校等。通过志愿服务基地的拓展,学院志愿服务活动的覆盖面持续扩大,同学们向社会传递志愿服务精神,弘扬海洋精神,同时也进一步展现海大学子的品质和风采。在志愿服务内容创新上,将活动主题定为“扬船模之帆,铸海洋之梦”,积极打造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同时,为积极响应创新驱动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突显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特色,提出了“船机匠造”志愿服务定位。在具体内容上,除原有的船模知识讲解和指导制作外,也积极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组织开展收集棒冰棒,并利用棒冰棒制作船模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志愿服务团队打造上,在原先船模志愿服务队伍的基础上,成立“船说”志愿服务团队,以固定加流动的形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即核心成员固定,具体活动志愿者流动的形式,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延续船模志愿活动的传承性和一贯性,另一方面促进整个志愿活动的创造性和活力。通过上述这些措施,船模志愿服务活动更加具文化性、品牌性、延续性和创造性,也更加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前行——匠心倾注,船说有你
船舶与机电工程学院一直以来秉承“匠心”精神,坚持“深入社区,服务社会”的理念,通过持续开展船模志愿服务活动,吸引了一批家长、学生参与其中,向家长、学生普及船舶知识,传播海洋文化,弘扬海洋精神。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入地开展好船模志愿服务活动,并以此活动为平台,积极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播舟山海洋文化,展现海大学子风采,绽放青春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