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1世纪海洋时代里,随着“一路”的推进,台海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它甚至直接关系到“中华复兴”“中国梦”的实施和实现。但台海目前还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既与台湾有关,又与海洋有关。究竟怎样解决台海问题?2017年7月1日,在浙江图书馆和浙江台湾研究会“文澜讲坛”“认识台湾”系列上,浙江省台湾研究会理事、浙江海洋大学港台侨研究所所长、杭州市发展研究会特聘研究员、政治学二级教授黄建钢提出了一个“水容法”概念和理念、路径和过程、方式和方法,给人眼睛一亮,使人思维一动。
黄教授认为,21世纪是一个海洋时代、一个太平洋时代、一个北冰洋时代,甚至是一个全球化时代,它需要我们具备并运用海洋思维来研究和解决台湾问题以及其他一系列涉及国内、国际、全球的问题。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适时提出的“海洋强国”就是一个因势利导的国家战略。特别是“一带一路”中的“一路”,就是为了应对这个崭新而复杂的海洋时代,党中央提出的一个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这个方案是实现“中华复兴”“中国梦”的海上之路。在这条路上,台湾和台海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黄教授提出,解决台海问题有“三法”:一是“火容法”,即用军事力量解决的熔理论。二是“金容法”,即用经济发展思路解决的镕理论。三是“水容法”,即用文化包容、兼容、宽容、美容和从容方法解决的溶理论。现在看来,“火容法”后遗症很大,不利于进一步心理契合与情感融合的发展。“金容法”功利性太强,容易使两岸关系停留在利益层面、平等层面和现状层面。唯有“水容法”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黄教授认为,溶理论即水容法主张,解决台海问题需要运用海洋思维。水容不仅是一种文化容,更是一种上善容。其反映通过不同文化间的接触、碰撞、交流与沟通来实现文化间的结合、整合和融合,进而通过文化融合的方法来解决台湾及其海峡问题。而要实现文化容,其重点和难点在于人们间的心理契合与情感融合。通过海洋思维来重新认识台湾海峡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再来融化两岸矛盾,进而来化解、凝聚和融合两岸的人心民心。台海两岸人民都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在台湾地区得到更好的保存和发扬。因此,只要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能在文化上实现更广的融合,大陆人民与台湾人民能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交流,台湾问题就会顺势得以解决。这就要求,必须要用亲情法讲感情,要用文化法讲文化,要用乡愁法讲情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用水来容两岸心理上的隔阂、情感上的生疏、理念上的不同,以及制度上的差异。其中,最好的“水容法”就是一种既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又能“知时节”地“当春乃发生”的“好雨”。
黄教授从“台湾地理”具有“海洋性”和“海岛性”的角度理解了台湾文化,又从台湾文化的角度理解了台海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这便形成了这个解决台海问题的思路。他认为,台湾兼具着“一岛连两洋”、“ 一担挑两海”的地理优势,台湾海峡是连接“东海海洋社会”和“南海海洋社会”的重要纽带,“海洋社会”就是一种国际社会。各种“海洋社会”文化,如台北的东海文化,台东的太平洋文化,台西的台海文化,台南的南海文化都会在台湾汇集。集“山脊文化”和“山岙文化”于一身的台湾文化同时又是一个喜欢四面出击的文化。因此,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中国人民的吉祥物,是中国的海洋之星。此外,台海还是日本走向世界的咽喉,是美国走进亚洲走向印度洋的要道。

最后,黄教授认为,解决台海问题的“水容法”,就是一个从海洋角度思考台海两岸融合问题的思角,就是一个要把台海看成是连接两岸纽带的思维,就是一个用水去化解矛盾甚至冲突的方案。黄教授独特、崭新的思维方式与思考模式不仅引发了台下众多听众对台海问题的深深思考,还获得了绝大多台海问题研究者的深深支持,为台海问题的解决、台海矛盾的化解提出了属于自己的思考,贡献了属于自己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