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还不能抵达远方,那就读诗吧!——走近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传统文化节
发布日期:2017-05-22 作者:鸥讯社 汪呈蕾 徐超颖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浙海大传统文化节:诗心常在 情怀依旧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而使中华民族得以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便是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顾名思义就是历代流传下来的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传统文化多了一份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也因此,许多人望而却步,甚至逐渐将她遗忘。然而,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传统文化节,却将我们的视线重新拉回到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上。

传统文化节是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经典活动,旨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国优秀文明。自2005年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11届。作为传统文化节的特色之一,主办方每年都会推出一个不一样的主题,而今年的主题是“诗词”。当问到为什么会选择“诗词”这个主题时,学院负责活动的老师打趣道,这是借了今年无比火爆的《中国诗词大会》的东风了。“诗词大会有着极强的互动性,我们希望通过该活动,打破原来传统说教、被动灌输的方式,让全校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负责老师说,“同时,在当前娱乐化和商业化流行导致满屏都是网络用语的环境下,我们更需要通过诗词回归传统文化本源,倾听古人的声音,触及前辈的思想,感悟圣哲的意境,看到真正的‘诗和远方’”。

除了诗词大会外,今年的传统文化节还有樱花诗会、传统体育运动会、朗读者等活动,甚至还开设了飞花令、为你读诗等线上活动。就连刚结束不久的海大樱花节上,也有传统文化节的身影。负责老师告诉记者,汉服社的成人礼活动也是传统文化节的系列活动之一。不仅如此,传统文化节还走出了校门,和校外组织开展了广泛合作。“我们于5月中旬与舟山图书馆合作开展舟山市‘朗读吧’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阅读。另外,海大诗词大会的决赛我们也邀请了舟山市中小学的小朋友前来观战,有很多的现场互动环节——非常有意思哦。”老师介绍道。

诗心常在,情怀依旧。当谈到传统文化节的初衷,负责这次活动的老师很是感慨,表示传统文化节作为文化育人的形式之一,目的是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老师强调道,“我们希望通过传统文化节来激励广大学生从中国文化的土壤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培养更多有中华文化之根、有中国文化底蕴、有中国魂的大学生。”同时,关于传统文化在年轻人群中逐渐遇冷的窘境,这位老师也表示“这恰好表现出了开展传统文化节的必要之处。在这种趋势下,我们更应该积极宣传传统文化,让诗词唤起青年学生心中的美好记忆,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自主且积极地学习传统文化,从而重拾这颗遗落的明珠。”

 


 

 

 

樱盈古韵

 

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燕子声声里,相思又一年。海大的樱花雨总是如约而至,海大的樱花节就显得恰逢其时。如果说岁岁年年花相似,那么年年岁岁不同的便是樱花树下的活动。今年,海大樱花节吹来了一股古韵之风,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将传统文化搬到了樱花树下。

“贤良淑德,前途似锦。衣冠正心,花香满园,仿古人,遵古礼。今行笄礼,乘衣归汉服诚邀各位同袍好友共同为其正礼”,汉服社社长早已将这一段台词熟记。她忙碌地筹划着,笄礼即将开始,她一会儿检查社员的衣服是否穿戴整齐,一会儿检查行礼所需物品是否到位,来来回回的身影倒真像一个“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母亲。

这一边,乘衣归汉服社与舟山市汉文化协会共同举办的樱花节成人礼活动将汉服以及汉文化重新带入人们的视野。

另一边,创意绘画社的社员正一丝不苟地在扇上作画,画檐惊梦,十指灵动,一幅幅风景画跃然纸扇。只要有一笔一墨,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作画者,在社员的鼓励下,很多市民拿起了毛笔,在扇面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

方菲尽、意难平,樱花花开总是短暂的,待到满地碎琼堆乱玉,这景色谁来赏?答曰:诗人。诗人需要的是澄净不是完美,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下属的清风诗社与舟山市定海区作家协会、定海作协诗创委一起在樱花树下展开了一场诗的盛宴。社员们带着自己喜爱的诗词来到现场,他们每一个人都笑容满面、衣冠齐楚。朗朗诗声在樱花园内响起,浸透着每一个爱诗者的心灵。

樱花有着古老动人的故事,传统文化更是古老而有韵味,每一个人都不能忘怀传统文化,我们该做的是将其传承与发展。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能做的是借着樱花的热度推广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重新叩击人们的心灵。

 

诗词——传统文化的精髓

从揽风节放飞纸鸢起,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就开始举办传统文化节的系列活动,只是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将其道尽,所以,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第十二届传统文化节就把重心放在了诗词上。

围绕诗词,学院特地举办了诗词大会。初赛诚邀学校所有热爱诗词的同学报名参加,一起品味诗词。

初赛开始后,所有人都沉浸在“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的诗词接龙中,主持人抛出的问题选手们几乎对答如流,对于鱼玄机、薛涛、董小宛等女诗人的往事则知道的略微欠缺。

如果说简单的问答只是对文学常识的考验,那么接下来的飞花令则无疑是对腹内诗书多少的探寻了。同样是围绕“月”字做飞花令,有的组背了四十多首还游刃有余,而有的则在十句以内就仓促放弃了比赛。

诗词大会初赛以诗会友,最终有12人进入决赛。诗词大会决赛更加具有趣味性,寓教于乐,主办方在保持飞花令这一传统比赛内容的同时,将沙画融入到题目中,在欣赏沙画的同时品析诗词。

每一场与诗邂逅的典礼都应当是洗涤心灵的,5月21日诗词大会,让大家能共同徜徉在诗词的海洋中,于徜徉中找回传统文化的精髓。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