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华东师范大学的侯定凯教授于浙江海洋学院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作出了以“营造积极的大学课堂生态”为主题的讲座。2015年新入职教师、各学院中青年教师各、师范类专业学生、研究生代表等师生参加。
候教授首先以歌剧《孤独的牧羊人》比喻在大学课堂上无人响应的老师,引出本次讲座的主题——如何营造积极的大学课堂生态。紧接着,他又举了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的例子:一次数十名学生以教授有政治偏见等冠冕堂皇的理由罢课,格里高利正面回应并表示自己尊重学生的意见,来说明健康的课堂生态应有宽容的课堂氛围、言论的社会责任感和多元、平衡的学术观点。
其次,他又列举出了当前课堂生态面临的挑战:国家对科研的激励远远多于对教学的激励,对教学(如硬件、管理、培训等)的支持仍十分缺乏,学生群体的冷漠与不配合,教学形式的单一,教学要素、教学与社会环境的割裂……
侯教授把整堂讲座的重点放在营造积极课堂生态的策略上。策略分为八点:第一,上好大课的方法。可以用引导式讲课、间隔提问、介绍对某一问题的不同学术观点、当堂测试和讲故事等形式表现。第二,组织活跃的课堂讨论。第三,课上提问用具有描述性、反思性、联想性、目标性、程序性、可能性、预测性、解释性、推广性、界定性的问题。第四,将评价与教学目标联系起来。第五,教师宜采用现身说法启发学生。第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双回路反馈。第七,要营造合适的课堂氛围,明确各自角色。第八,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此外,他认为,用记忆、理解、应用、分析整合的方法培养独立创新的思维能力也同样重要。
最后,侯教授还向在座的师生推荐了一本由哈佛教授德雷克•博克撰写、侯教授亲自翻译的书——《同归大学之道》。并且他以书中的一句“学习结束后,学生能记住多少知识,能形成怎样的思维习惯,并不取决于他们选修了哪些课程,而取决于课程是如何讲述的、讲授的质量如何”与师生共勉结束了本次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