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党委真正的把抓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院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近些年学院在“抓党建,固基础;重师德,强服务;育英才,做先锋”的工作思路指导下,涌现了一批典型人物,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全国“真情实感志愿者”、新时代浙江省“万名好党员”、浙江省第二届感动校园人物、省成绩突出科技特派员、省优秀科技特派员、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最美舟山人—2017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舟山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一、抓党建,固基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水产学院党委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凝心、凝集、凝积为特色,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1.凝心,锤炼党性,凝聚共识
通过学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书记讲党课、专家主题讲座等形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为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不懈奋斗的行动自觉,时刻牢记党员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根据党章党规和学校党委组织部《关于进一步落实“三会一课”制定严格党内组织生活的通知》,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保“三会一课”制度得到严格、规范和有效执行,确保党的组织生活正常开展,确保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得到切实加强。
通过每位党委委员联系一至两个支部、联系一个党外人士;每名教工党员联系一个班级、一个寝室、一名困难学生,切实加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党委委员经常参加和指导联系党支部活动,定期跟党外人士座谈;教工党员经常走访联系的班级、联系的寝室、联系的结对学生,了解学生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并及时处理学生反映的问题,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校、学院和老师的关心和帮助。在重大决策前,能够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在重要工作任务部署前,重视广大师生的动员和宣传。
2.凝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狠抓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思想引领,鼓励大学生在服务基层中实现人生价值,毕业生在基层农村就业创业的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0%以上,其中2015年许莎莎参加“两项计划”,赴西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16年王燕妮入选西藏专项计划,2018年冉丽红入选新疆专项计划。通过学科竞赛,助推学生专业成才。近几年学院在“挑战杯”比赛中获全国金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全国银奖一项。
科学研究与服务地方中心工作相结合。学院充分利用学科和地理位置优势,立足舟山,服务海岛经济和社会发展。科研项目“东海虾蟹类资源调查研究及其在渔业管理中的应用”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气候变化对舟山海洋渔业捕捞的影响研究”获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舟山渔场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及修复技术研究”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三等奖。这些项目以问题为导向,紧密地结合舟山渔业发展的需要,为政府的相关决策提供了参考。在文化传承方面,结合学院特色去年成立了“渔具文化展示中心”,很好地传承了“渔”文化。
3.凝积,久久为功,打造品牌
“志愿服务蓝海”是水产学院的党建品牌。“志愿服务蓝海”主要包括教工党员志愿服务点建设、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及结合党日活动开展的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学院目前有教工党员志愿服务点有11个,如三门浦坝港镇、定海区展铭养殖专业合作社、岱山南峰水产养殖试验场、北蝉西田舍台湾泥鳅养殖基地、普陀登步岛东润水产养殖公司等。2018年共推广新技术4项,帮养殖户解决技术问题30余次,惠及增收养殖户200余户,开展渔农村基层渔技培训230余人次。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共有三个,今年已开展了800余人次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重师德,强服务
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学院党委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要求,在教书育人、科技服务地方等方面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1.全国优秀教师
水产学院资源与环境系主任水柏年同志,被学生亲切称为“水伯伯”。他家住宁波,却工作在舟山,28年奔波两地,扎根海岛教书育人。从教20多年来,水柏年同志始终坚持“育人重于教书,传统美德不会落伍”的教学理念,在向学生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耐心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不忘中华传统美德。在20多年的教学中,他不断探索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方法改进,探索开发了生物类课程的直观性、客观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创建了“生物标本+声+像+文+板书”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他还注重实践服务社会 ,以科研项目促进人才培养,拓展与深化专业教学与实习基地的“双赢合作模式”,摸索并创建了在实习基地实习、科研、生产、写毕业论文和就业的“一条龙”模式,深受学生喜爱。教学之余,他积极开展海洋生态调查、治理与修复研究及实践,在服务地方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反哺教学。2006年他被全校学生评为校首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2012年获评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2013年被评为“浙江海洋学院第一届师德先进个人”,2014年被评为“浙江海洋学院第一届最美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2.省成绩突出科技特派员
养殖系主任储张杰,被称为“泥鳅教授”。多年来坚持“将论文写在田野里、养殖塘里”的思想,2011年被派到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任科技特派员,服务在农村基层一线,以科技创新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成为支撑当地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为舟山市农业农村的科技进步、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科技与人才支撑。2013年他被评为浙江省优秀特技特派员,在今年浙江省科技特派员工作15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被评为省成绩突出科技特派员。
3.省优秀科技特派员
龚丽贞2010年3月作为第六批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被正式下派到原小雄镇浦坝村。从此她扎根农村,被称为养殖户的“移动智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哪里有养殖塘,技术讲座就送到哪里。8年来,借助水产技术推广站、水产养殖业合作社等平台,龚丽贞共为全县近千养殖户传授新技术新知识,在她的带领下,养殖户们的养殖产量得以明显提高。2012年度她获得省优秀农村工作指导员、2014年获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8年来,龚丽贞获得了省市县多个荣誉称号。她认为荣誉不是最重要的,她讲到:“既然选择了农村,就要沉在农村。现在,老百姓也都挺肯定我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会一如既往地做好农村指导员工作”。
4.新时代浙江省“万名好党员”
青年教师徐娜娜作为一名党员,能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潜心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近年来每年都承担参与5门理论课程和5门实践课程的教学,承担硕士研究生2门理论课程教学,指导本科生的课外科技创新项目14项,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1篇),她指导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获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最美中国发现奖”和舟山市委组织宣传部“最美舟山人民间河长(群体)”等荣誉。她坚持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志愿参与舟山市两条河道治理,深受社会的好评。
三、育英才,做先锋
水产学院党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的重要讲话精神,探索新时期“育英才”新方法新路径新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了一批典型人物。
1.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
王小军作为水产养殖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先后发起成立舟山台岛鳅业有限公司、连云港台隆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实现科研成果向产业成果的转化。王小军等人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突破了泥鳅苗开口饵料技术、敌害防控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等一系列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难关。使得泥鳅幼苗培育成活率从5%-10%提升到了55%以上,而繁育成本则下降了60%。这些关键技术得到了CCTV-7《科技苑》、浙江电视台、舟山电视台、浙江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引起行业内极大关注。王小军认为大学生创业不仅仅只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作为,还必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践行“锐意进取,奉献社会”的人生理念。所以,他通过开办养殖场自主创业,一方面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实践,实现科研成果向产业成果的转化;另一方面形成示范,推广先进技术,带动更多农民致富,还免费为经济困难的养殖户提供苗种和技术支持。王小军在2017—2018年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评选中获评全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
2.全国“真情实感志愿者”
学生党员闫文彦带领团队成员利用课余时间和暑假时间,下海岛,上渔船,访渔民,宣传渔业法律法规,讲解休渔护渔相关知识。通过系列宣传活动,向社会传递休渔护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心中有渔,浙里有家”为主题的护渔活动也引起了社会良好的反响,特别是“护渔小分队”在舟山渔场开展的增殖放流活动被农业部领导点赞,同时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中国海洋报等媒体也予以了关注和报道。
3.最美舟山人群体
以徐嘉俊为负责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剿灭劣V类水”号召,开展了以“浮岛治水”、“废水零排放”以及“大学生河长巡河制”系列治水活动。相关治水活动被浙江卫视专题报道,在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举办的“奋斗中国梦·实践致青春”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新媒体公益传播力展示活动中获“最美中国发现奖”。2018年1月,以徐嘉俊为代表的民间河长群体被评为“最美舟山人——舟山魅力2017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