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先驱 维新潮英 | 舟山名人王修植生平事迹展
发布日期:2021-12-22 作者:王猛 编辑:王猛 来源:图书馆(学报编辑部)
字体: [大] [中] [小]

4566318874C3904F24A32A4DD74913BE.jpg

12月21日,图书馆推出舟山地方特色展览《教育先驱 维新潮英》,全面详细介绍舟山名人王修植的生平事迹。

本次展览分十七个主题,即出身家世、肄业书院、结识王韬、进士翰林、知己严复、练兵先驱、上自强疏、大学总办、铁路教育、办《国闻报》、直督幕僚、救梁启超、勘秦皇岛、留学先河、心系桑梓、思想主张。以年代编排,图文并茂,首次全面展示了王修植的生平事迹。图书馆去年曾推出《王修植史料与手迹展》,此次是有关王修植研究成果的第二次展览。

王修植(1860—1902),字菀生,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晚清学者、维新人士和著名报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授翰林院编修。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忧心国事的王修植来到天津,受直隶总督李鸿章器重,派充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副校长),与时任水师学堂总办(校长)严复相识。1896年冬,王修植出任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北洋大学堂(今天津大学前身)总办(校长)。他因精通洋务和经济,成为五任直隶总督的幕僚,积极投身于直隶地区的新政实施和变法实践中,如开设北洋西学官书局、勘测秦皇岛等。1897年与严复联合创办《国闻报》,是维新派在北方的重要宣传阵地。王修植也因此成为天津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王修植生逢乱世,处于前所未有的晚清“大变局”时代。面对国家内忧外患,王修植以天下大事为己任,学贯中西,熟悉洋务,主张维新,将自己融汇到时代变革的洪流中,与盛宣怀、严复、梁启超、汪康年、夏曾佑、宋恕、张元济等交往密切,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先驱,天津洋务思想与维新变革的实践者,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然而由于他英年早逝,加之著述散佚殆尽,他的生平、思想和贡献鲜有人知。

本馆以石一民副研究馆员领衔的“王修植史料整理与研究课题组”,先后走访了上海图书馆、天津大学校史馆和舟山市档案馆等机构,多渠道挖掘整理王修植史料,历时三年,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为展览奠定了扎实的史料基础。同时,石一民主编的《王修植史料集》已于11月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正值建党百年之际,谨以此纪念所有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富强作出努力的人们!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