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度别样立夏 | 一堂不一样的艺术钩编课
发布日期:2023-05-06 作者:刘妙玲 王颖 编辑:杨潇航 来源:妇联
字体: [大] [中] [小]

民间有“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的说法以及斗蛋的习俗,寄予平平安安的美好愿望。5月6日,适逢“立夏”,由校妇联主办,公共服务中心妇联、宿舍服务部承办的第二期艺术钩编课特意在立夏日举办,邀请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一起体验艺术钩编的乐趣,既是为了让师生们学习掌握钩编各式各样“蛋套”的基础技法,更是祝福师生们的生活圆满喜乐。

此次艺术钩编课主讲老师仍然由陶红燕等3位宿管阿姨组成,主要教授环形针针法。相较于第一期的“辫子针”,环形针难度要大些,但只要掌握了环形针针法,就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掌握了钩编的基本技法,日常钩编杯垫、小帽子等小物件可以不在话下。

相较于第一期教授的技法,这堂课更有难度,但放眼望去,“零基础”学习的师生们脸上的茫然少了,专注多了,欢笑声也多了。之所以会出现跟第一堂课很不一样的场景,是因为这堂钩编课上出现了几位“小老师”的身影,她们分散在不同的小组,协助3位阿姨分组教学。几位“小老师”中既有参加了第一期钩编课的同学,也有特意利用课余时间向陶阿姨学习了钩编技艺的聚光巾帼协会的会员,还有来参加第二期艺术钩编课但有钩编基础的同学。正因为有了几位“小老师”的加入,使得整堂课的“教”与“学”变得更加轻松、从容。

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编织工艺和作品深深吸引了外教Igor Belkin,当阿姨表示可以让他选一个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他时,他选择了最具中国特色的“红灯笼”,并表示这个礼物很有意义,他很喜欢。在体验了钩针编织之后他表示,这是一项有难度但很有魅力的技艺,需要耐心和专注,希望以后有机会能更深入地感受这项中国的传统手工技艺。

一堂不一样的艺术钩编课,让师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技艺的魅力,共同度过了一个别样的立夏。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