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文主要是想出来的,不仅是写出来的
很多人认为,论文是写出来的。我最近在思考一个问题:可能论文首先是想出来的。写,才是次之的。但是,我又发现一个问题:很多人写论文都是先写后想的。其实,这种状况不是很好,这是为写而写。因为有考核任务,需要写两篇论文,那就写两篇;快到截止时间了,还未完成,就要赶快写。但对到底写什么,很多人都缺少准备,一般是到了要写的时候才去想写什么,等题目想好之后,才去想里面的内容。今天,我想说的是,要先想后写。
举一个例子。你想了10个问题,但最后只有对两个问题的思考才可以写成论文。写论文如同打仗,关键在于前提准备工作是否充足?如果准备得充足了,这个论文就可写。如果一个问题只是想到了一个点,但它还不成一条线;有的是只想到了一条线,但它还不能成为一个面;有的是只想到了一个面,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真正是想到了一个整体的时候,那就能写论文了。所以,论文一般是讲整体性的。
所以,一年当中到底要写什么,一定要想想你在一年当中到底想了多少问题,要排一个序。条件成熟了,再写。不成熟的,你要写,会有难度。因为一旦开笔写了,俗话说得好,扑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第一稿一旦没有写好,想第二稿写好,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定要慎重地选择好到底要写什么。
怎么写论文是一个技巧问题。最近看过我们老师的不少论文,也看过我们现在的学生包括研究生的很多论文,我得出一个结论:好像他们还是不太会写论文。这是什么问题?论文是文章的一种形式。有人把论文与调查报告混为一谈,把论文与文献综述混为一谈,把论文与知识归纳混为一谈,把论文都写成了知识介绍。这可能是我们论文难以突破的一个点。
二、论文要注重“论”,一共要有四个“论”
怎么写论文?论文是几个“论”的汇总。那么,包括哪几个“论”呢?
第一,论文一定要突出“论点”。论文的核心论点就是题目。次一点的论点就是论文的一级标题,再次一点的论点就是论文的二级标题,再次一点的论点就是论文的三级标题。所以,论文是围绕“论点”而展开的。比如对习近平海洋思想的研究,一定要提炼出习近平海洋思想有什么特点。“论习近平海洋思想”这样的题目就没有体现出论点,这是一本书,甚至是一个课题的题目。但如果这是一篇论文,原则上是不合适的,因为从中看不出论点,这只是论的方面。所以,看一篇论文,全文不用看,看看题目就知道论文要表达什么了。还要看看,论文的一级标题有没有形成逻辑性,从一级标题里能不能得出论文题目要表达的论点。在这方面,杂志编辑就是这样看论文的。
第二,论证的过程要有逻辑。论文都要有论证,要把论文里面的观点展开并且论证好。现在,很多论文只有介绍,没有论证,这是现在很多论文最大的一个问题。
第三,“论”证一定要有论据。支撑论文论点的论据是什么,一定要明确。没有论据,任何论证都是不成立的。
第四,论文一定要有论述。论述是叙述的一种。论述对论文来说很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叙述的特点,叙述倒是没有什么规范,但在叙述当中要防止重复率的出现。我最近还有一个发现:论文是某个人自己写的,但是为什么一查重,重复率会很高呢?原因在于很多作者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写作,只会用规范的语言去写作。这就很麻烦。规范的语言一查重都是一样的。所以,用这样语言表述的论文一看就没有新意。因为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和论述的东西以及语言的特色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自己的语言是要千锤百炼的。但如果是刚开始用自己的语言写作,还是会写得给人一种语无伦次、奇谈怪论的感觉,主要是不规范造成的。所以,要有自己的特点,当然,这里面是有方法的。
三、论文是思维推论和演绎的产物和结果
如前面所述,论文是想出来的。但这个想,我们现在一般比较注重思想,注重一种想法上的创新,注重一种论点上的创新,注重一种思想上的创新。但是,思想后面还有两点:一个是思维,一个是思考。我们一般对它们不太关注。思考是一个过程,思维是一个方式。比如,我们的老师都要自问一个问题: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什么。
1、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有所不同。
我们现在有两大思维方式是肯定要有所区别的。一个为分析的思维方式。分析思维方式是近代流行的,也是目前都很流行的思维方式。还有一种思维方式,为综合的思维方式。众所周知,最典型的综合思维方式就是在社会治理里面有一个“综合治理”。综合的思维方式是现代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现在研究和理解很多东西为什么不能够理解,不是观点上的问题,而是思维方式上的问题。现在很多成果已是综合思维的结果,但如果大家还是用分析思维去看,可能就看不出来。
2、思维方式有几个层次的发展概念。
细分思维方式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个叫做“点思维”。如前面所说的论文中要有“论点”一样,这就是“点思维”。还有,我们在中学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写文章,一般都有重点和要点的要求,这就是“点思维”。但现在我们看完很多论文后,其中究竟有几个重点还都是很模糊的。但是从数学角度看,“点思维”就是一个“点”。
第二个叫做“线思维”。它是走一条线的。从逻辑性上来看,讲逻辑就是讲线性。这是后一个点一定是前一个点的的延续,第三个点一定是第二个点的延续,这叫“线思维”。因为线是点的组合,N个点就组成了一个线。虽然两个点就可以组成一个线,但这个线很短。这也是思维方式。所以,我们有一些老师,“点思维”很突出,但他没有“线思维”,没有延伸,没有推理,没有演绎。
第三个叫做“面思维”。“线思维”过去之后,不管有多长,都要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就是面,它有长、宽,就有一个面积概念。所以,我们为什么有一些老师写论文老是写不长,就是因为只有线而没有面。要注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思维方式上看就是一种“面思维”。但仅从“线思维”上看,是看不出“面思维”特点的。
第四个叫做“立体思维”。我们要把海洋看成一个地球。这从球体上来看,就是“立体思维”。我们的一些老师就在探讨“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思维就是一个全球的球体思维。因为我们的地球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陆地,一部分是海洋。海洋要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陆地要走丝绸之路经济带。如果不是从球体思维去看,是看不懂“一带一路”后面的立体性的。
3、发散型思维和归纳型思维的不同。
还有一种思维方式的分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什么分类?就是一种发散型的思维方式和一种归纳式的思维方式的分类。任何论文也可以以此分为这两大类:是发散型的论文,还是归纳式的论文?这也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我的思维好多就是发散型思维。我们老师里很大部分属于归纳式思维。归纳式思维属于凝聚式思维。它有时候会使思考越走越窄,写东西会越写越写不下去。其实,两种思维需要综合。当以归纳思维为主的时候,需要用发散思维去弥补;当以发散思维为主的时候,就需要用归纳的思维去规范。只有这两个都缺一不可的时候,这才是一篇好论文。但是,每个人的思维基础是什么思维方式的问题,一个人的补充完善的思维方式是什么,这是两个问题。所以,思维方式很重要,思维方式是产生思想的基础。这就像生产方式决定了生产的效果,决定生产力。思维方式决定了思考力,决定了思想力。
因此,论文到底应该怎么写?只要前面想好了,将思考好的东西较真实地反映出来、写出来,就是一篇好论文。我们的老师中,有些人喜欢看,有些人喜欢想,有些人喜欢说,这些其实都是好的。问题在于,怎么把你所看到的和想到的、所思考到的东西写出来,这就是写的技巧问题。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孔之见,权当抛砖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