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钢:三沙市的发展必须思维创新
发布日期:2014-11-25 作者:程丽链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近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研究中心举办了三沙市发展座谈会。海南省三沙市政策研究室谷常杰同志与会并介绍了海南省三沙市有关情况。在会上,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东海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浙江新区研究中心主任黄建钢教授提出了如下有关三沙市发展的观点和看法。    黄教授认为,三沙市要发展,首先是自身要有一种创新思维,创新出一个既出人意料,又切合实际,又确实可行的方案和计划。三沙市的情况太特别和特殊了。这些特性从国家层面是很难想象的。这决定了三沙市的发展方案要在充分考虑特点的基础上一定要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只有这样的方案才能得到国家的支持。三沙市不能被动地等待国家的指令。    目前,三沙市主要做的是海洋工程。日本的冲之鸟礁工程给我们的启发很大。那是一种岛礁工程。岛礁既是需要维护的,又是可以施工的。岛礁工程是一种战略工程。因为通过岛礁工程可以改变海洋权益态势。所以,要研究,在哪里可以做岛礁工程?在哪里需要岛礁工程?岛礁工程怎样才能巩固?岛礁工程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岛礁工程的概算和预算怎么算?    这就需要海洋法律先行。海洋建设、开发和发展都需要法律的支持和支撑。三沙市在这方面特别需要。所以,海洋法律的研究是一件亟需实施和提高的大事。必须要用全球化的眼光去看待海洋法律研究工作。但现在的海洋法律,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还都很不完善,还不能对海洋经济起到法律保障和支撑的作用。而海洋经济现在又是一大全球关注的热点,急需海洋法律的支撑和保障。   同时,三沙市的行政管理体制也很值得探索和完善。它是怎样才能使三沙市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的关键。海岛的特点不同于陆地。陆地的行政管理体制是按照区县和乡镇进行的。三沙市的行政管理可以按“岛制”进行。所谓“岛制”,就是一岛一个行政管理单元。每个岛都要有居民拥有。国家对岛的拥有一定要落实在具体国民身上。三沙市要在国家管理海岛体制上有所探索,不要简单用陆地思维来管理海岛,而应该用海洋思维和海岛思维来管理海岛。   其实,中国公民对海岛的拥有、居住、经营是实施国家对海岛主权的体现。发展海洋的岛屿经济实际是为了体现国家对海岛的主权。要把每一个岛都变为“有人岛”。这就有一个如何将“无人岛”变为“有人岛”,又如何将“有人岛”变为一个“有人气岛”的问题。一个岛就是一个“海洋社会”,就是一个海洋生态。三沙市因为远离大陆,这方面会很明显。就很值得探讨和探索。    三沙市在开发和发展海洋经济资源方面是很具有特别性的。它需要用特别的思维去开发。其中主要是一个思维问题。渔业发展也需要与时俱进。科技支撑不可缺少,比如可以发展出适合三沙市海洋特点的“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因为南海水深,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会好一些。如果能考虑洋流的因素,网箱养殖出来的鱼可能会更好吃。    但目前三沙市经济发展的支撑点还是应该落在海洋旅游上。既可以开辟环南海海洋旅游线路,与有关国家的有关港口签好协议,中国游客可以登岸购物;也可以在南沙群岛附近设立一条“海上商品街”,国外的轮船可以载满本国的商品,供游客自行和自由选择,或者可由商人送上旅游邮轮。这样既能吸引更多游客进行海上旅游,又可以带动和促进邻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在船上观赏日出、遥望星空和欣赏各种群岛景观。甚至还可以有这样的大邮轮:上面是专供游客休闲生活的,下面是承接海产品加工业务的。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