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海院教授应邀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调研座谈会
发布日期:2014-10-24 作者:经济与管理学院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浙海院教授应邀参加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调研座谈会                             ————就“东海海洋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提出真知灼见

    10月22日上午,浙江海洋学院两位学者----副校长徐汉祥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耿相魁教授应浙江省人大和省海洋渔业局邀请,参加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调研工作象山座谈会。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茅临生、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副书记副主任宋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处处长郭振华、财政部农业司巡视员张国明、农业部渔业渔政局副局长崔利锋,及全国人大、浙江省人大、财政部、农业部、宁波市人大、省政府财政厅、海洋与渔业局、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宁波市政府、象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象山县渔村代表、渔民代表参加座谈会。    省人大茅临生主任充分肯定了基层代表反映的问题和专家学者的建议措施。他强调,必须确立政府主导理念,减少捕捞能力,改变原有机船柴油补贴办法,明确划定海域,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包干。其中,加强领导,推动立法,全国一盘棋是关键。    副校长徐汉祥教授从东海渔业资源质量结构变化切入,认为渔业管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再战再败,节节败退”的问题是长期的,原因是复杂的,而执法不严则是最主要原因。他强调现在是太平盛世,但海洋捕捞乱象丛生,宜用重典;提出对滥捕、狂捕、破坏性捕鱼行为要入刑;坚决杜绝帆张网、拖网等效率虽高但生态破坏严重的捕鱼方式;加强渔民法制教育,提高违法成本,限量捕鱼、限额、进场销售;严厉打击“美其名曰保护渔民利益”的地方保护主义,科学规划渔业水域;防止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等。    耿相魁教授则是从修复渔场、振兴东海渔业切入,从树立渔业发展新理念、以制度避免“公地悲剧”现象、强化滩涂及入海口治污力度、建立健全海洋生态修复机制、全面推进渔业资源的修复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此外,象山县人民政府县长、副县长、海洋与渔业局代表、渔村代表和渔民代表从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设想建议。    全国人大、财政部、农业部相关领导将对本次研讨中提出来的问题和对策认真研究,并根据实施情况建议修订《渔业法》。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