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论渔”:聚焦东海,躬耕深蓝
发布日期:2022-04-25 作者:苏诗莹 张思远 编辑:杨潇航 来源:宣传部(教师工作部)
字体: [大] [中] [小]

近期,一场题为《挥发性有机废物催化燃烧催化剂研究的若干进展》的报告在浙江海洋大学科研中心210报告厅开展,这是“东海论渔”的第十二期论坛活动,作为本次报告的主讲人和论坛团队负责人之一,莫流业认为论坛活动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最科普的方式、最简洁的描绘,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展现给大家。“我们论坛想将研究的内容普适化,让更多的学生感兴趣”。莫流业表示道。

增强沟通,群策群力

“‘东海论渔’论坛坚持每月邀请一位团队负责老师来做学术报告。”论坛创始人、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桂福坤介绍道。他长期从事海洋养殖工程装备技术研究,沉潜于东海养殖领域多年,在与研究中心的同事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后,2021年3月,桂福坤教授秉持着“促进海洋学术交流、集思广益”的初衷创办了“东海论渔”学术论坛。桂福坤教授回忆:“实际上,论坛创办理念我很早前便有了思路。早期工程中心是一分为二的,做项目时需要同一领域的学者相互熟悉,两个部分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因此我认为论坛的创建能够加强学者之间的互动。”

去年4月2日,“东海论渔”正式举办了第一期活动,由学校党委书记、国家工程中心主任严小军研究员做了题为“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实现路径思考”的学术报告。“由于严书记的报告方向与工程中心研究的大方向契合,报告中的资源修复内容也是促进科研领军的重中之重,所以当时整个报告厅座无虚席,在场师生也表示受益匪浅。”这次活动给桂福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万事开头难,但各界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学术性海洋论坛有回声,我们觉得信心倍增。”提起论坛首次活动,莫流业也十分感慨:“严书记的报告是一个重要的起点。他定好大方向,我们再全力开拓小方向,各自为政、由点到面、相互协调,把整个工程中心点线面交织在一起,进行全方位的覆盖。”

精准小方向,实现大发展

在“东海论渔”论坛随后的发展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教师根据各自的学科方向和教学特点分成了12个团队,每个团队秉承一个小方向。“主流方向是一致的,但每个方向是细致而精准的。”桂福坤指出,“东海论渔”论坛不提倡过于庞大的团队,固然大团队有一定优势,但学科间差异也较大。小团队则更加专注于自身,小方向精准度高,工作运转自然更高效。“我希望大家能相互深入了解,团队加强合作。要时常互通有无,找到共同点,或者跨方向合作发展的可能。创办论坛就是想让大家熟悉彼此,通力合作,进一步认知研究工作是包括东海所有区域范围的海洋领域。我们要立足于东海,先把东海的事情做好。”桂福坤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第二阶段,论坛邀请相关专家教授,共同探索东海渔业的未来。思维的碰撞与交锋,是海洋知识诞生、发展的摇篮。论坛中每个团队每周都会进行一次交流,由团队成员汇报自己的最新进展,这是一种反思,也是一种进步。蔡惠文作为团队的一员,提到了论坛的日常交流:“我印象最深的是开会时,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和同学就同一个话题展开热烈的探讨,我觉得这是论坛举办的关键目的之一,也是论坛通过举办活动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取经“走出去”,方法“引进来”

博众家之长,补己身之短。在谈到论坛在未来将会如何发展时,多数老师表示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管齐下。周英棠坦言:“‘东海论渔’论坛在舟山的影响力还较小,需先从浙江海洋大学这个中心开始,定期举办活动,然后再扩散辐射。刚开始,论坛也曾遇到教师行程磨合的问题,也曾在疫情大环境下受过挫折,但我们还是把这个论坛坚持下来了。”周英棠希望有更多人抱着学习探索和相互探讨的态度参与进来。同时,他也希望论坛的老师们能有机会走出实验室,走出工程中心,到全校举办大型论坛活动。莫流业认为要多请学术大家进行交流。他觉得论坛尚且困于小井之内,更加需要高瞻远瞩:“学术大牛会带来新鲜的血液,这种交流互动也有助于论坛扩大影响力。但是论坛在未来学习取经的路上还会存在许多困难。首先请来的专家专业知识较为专一,兴趣点不易凸显,我们希望能转化成科普的形式让大家去接受。再者是论坛场所需要扩大,报告厅条件有限,要扩展一定的空间。最后是宣传方面,工作琐碎,需要张贴海报、入班级宣讲,还要发布公众号推文等。”此外,未来论坛的发展除了能够“走出去”,还要能够“请进来”。“增加与其他学校和研究所的交流,甚至在国外也可以通过视频学术论坛的方式来开展。每个团队的建设和发展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学术眼界要高,但是科研课题要接地气。”蔡惠文如是说。

向海图强,奋楫逐梦

“东海论渔”论坛聚焦于涉水养殖,以渔业为主,以装备、养殖技术、环境病害、水产品加工、养殖装备材料为重点突破方向。在未来,这都将成为海洋渔业领域开发国家海洋空间、创建海洋城市中需要突破的方面。而创办“东海论渔”论坛也正契合了浙江省的数字渔业、数字经济、智慧海洋等建设海洋强省的战略背景。桂福坤表示,建设海洋强国、强省是大势所趋,而“东海论渔”也将秉持着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科研理念,力争在这一战略性的领域做出引领性的贡献。

迄今,“东海论渔”已经成功开展了十二期活动。论坛不仅给各领域的教师听取报告、相互交流的平台,也为对海洋养殖感兴趣的广大学子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桂福坤希望同学们不仅要学好课程内容,更要思考学校的优势在哪里、强势学科专业是什么、能为社会做哪些服务等问题。“东海论渔”作为研究交流和对外宣传的窗口,桂福坤鼓励更多学子参与其中。他表示,海洋养殖事业是海洋战略的一部分,需要聚集更多人才。同学们对水产养殖科研的参与热情越高,外界对“东海论渔”的关注就越大,国家海洋设施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贡献也越大。蔡惠文也同样感慨道:“未来的世界一定是属于海洋的。作为海洋大学的学子们,首先感谢自己选择了海洋,感谢我们成长在一个美好的国家和时代。因此,我们更应该清晰地看到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扎实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各项素质能力,为海洋强国建设,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拼搏!”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