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下午5时许,位于海军413医院大门左侧的一间出租屋内,飘出一股菜香味。放学后的程佳丽匆匆赶到老爸的住处,用电磁炉热一热中午吃剩的菜。
白切猪肉、炒白菜、炒芹菜是父女俩的晚餐。把饭菜端到爸爸床边的柜子上,在3分钟时间里吃完晚餐,为爸爸准备好活血类药物,程佳丽就出去为小学生做家教。
晚上8时40分,程佳丽又回到了出租屋内,像往常那样给爸爸泡脚、按摩,而后再回寝室休息。每天,程佳丽都要三四次赶到这间8平方米的小屋,为爸爸做饭、泡脚。
照顾老爸,和打工挣钱、读书一样,成为了她大学生活的一部分。而亲情的幸福和生活的压力,也一直伴随着父女俩。
遭遇晴天霹雳——老爸“倒”了
程佳丽今年22岁,浙江衢州人,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她2岁那年,母亲上山去砍毛竹,一直没有回来。父亲程青泉又当爹又当妈,把她和姐姐拉扯大。
今年67岁的程青泉是一位菜农,在五个兄弟中排行老四,因为家里穷,他没有上过一天学。程青泉育有2个女儿,大女儿有精神疾病,读书成才的希望就寄托在小女儿程佳丽身上。
那会儿,村里放映电影,程青泉不认得字,就提醒小女儿要好好读书。让他欣慰的是女儿每天都捧着书,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程青泉清楚地记得,女儿是在去年7月2日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全村连我女儿就出了4个大学生。”程青泉自豪地说。
但每学年1.7万元的学费和住宿费,让他犯了难。他打算自己努力种地挣钱,同时女儿勤工俭学,把大学这段苦日子熬完。
为了供女儿读书,程青泉平时要挑着数十斤或上百斤蔬菜,走1个多小时到集市去卖。白菜、芹菜约卖2元1公斤,刨去种子、化肥成本挣不了多少钱。“一路上,我会看看有没有可乐瓶、硬纸板,运气好一次能捡好几个,积起来卖废品。”程青泉说。
不料,8月的一天,一向身体不错的程青泉干完农活,准备回家吃早饭时,中途突然无法行走。而后重重地摔倒在地,不能动弹。
“爸爸不看病了,省下来的钱供你上大学!”
程青泉住进了农村医院,经医生诊断,他患了中风偏瘫。送菜、喂饭,程佳丽照顾着老爸。看着卧床不起的爸爸,她难过得几次当场流下眼泪。
他省下自己一切开支,供小女儿读小学、初中,实在没钱了也向远房亲戚借过好几次。亲戚们的经济条件也一般,这次住院,亲戚们送来的最大一笔钱是200元。
眼下本该要为女儿凑学费,可自己却躺在病床上,程青泉埋怨自己病得真不是时候。住院8天就花掉1万多元医药费,自费还要承担3000多元。“不!我不能毁掉女儿的未来!”他下定了决心,虽然身体还不会动,但一定要出院。
“医生说以后在家里活动活动,慢慢也会好起来的。爸爸不看病了,我们回家去,省下来的钱供你上大学……”程青泉对女儿说。伴着无奈的泪水,最终女儿答应了老爸。
怀揣着老爸省吃俭用存下的六七千元钱,带着爸爸的大学梦,程佳丽坐车离开衢州,到浙江海洋学院东海科技学院报到。
“爸,让我照顾你,我保证不会影响学业”
以前,爸爸身体好时,程佳丽上高中就寄宿在学校里,只管安心学习,每隔一两周回家帮爸爸洗衣做饭。
现在这一切被打乱了。在她大学的第一学期,程青泉住到了已出嫁的大女儿家里。大女儿是低保户,丈夫做篾匠,她要照顾偏瘫的婆婆,还要带1岁的儿子。
虽然起不了床,但程青泉一直努力活动四肢,盼望着能恢复健康。“大女儿照顾了我2个多月,她脑子不太好,觉得烦了还拿起木凳重重地摔在我床边的地上。”程青泉说。
得到班主任王崇宇的支持鼓励后,程佳丽在暑假回家时,告诉老爸:想接他到舟山,一边读书一边照顾他。
看到女儿这么孝顺,程青泉既高兴又难过,他说:“不行,爸会拖累你的!你又要照顾我,又要打工,还要读书,怎么顾得过来!”
“爸,我想和你生活在一起,那样我才安心。”程佳丽说。
“那你要答应我,保证学业不受影响,我才能去舟山。”程青泉说。“我保证一定会做到的。”程佳丽应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