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链接:http://epaper.zhoushan.cn/zswb/20150403/index.htm
浙江海洋学院正在创建一个“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教学实验平台,这将成为师生的科研平台,全校文理工科本科生、研究生的海洋文化学习也将在这里逐步展开。
在国内同类实验平台,该校属首创。
教学实验平台有三大版块,分别是海防海疆、海上丝绸之路、海洋文化,教学内容都可以在教学教室内一并呈现。
三大教室内的教学内容到底有哪些?“里面的容量可以无限延伸”,人文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这儿,学生不仅可以看到大量的数据资料,亲身体验海洋文化,还能通过数据连线,走进远在大海之上的科考船。
珍贵海防海疆资料一点即开,随意看
海防海疆是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教学实验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里面的研究主要基于两张古地图之上,分别是《东海海疆图志》和《南海兴地图》两册海疆图。
进入海防海疆教室,在数台触控显示屏上就有这两份地图,可随意翻看。手指轻轻一点,海疆图就打开了,弯弯曲曲的海岸线尽显眼底。再拖动一下,就可以仔细研究每一处海疆了。
墙壁上也挂有清代的《全国沿海七省海防图》和《万国海防图》。
要知道,这些海疆图原图,是非常珍贵的资料,一般人能看一次已是难得,这是海洋学院从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复印而来。除此以外,教室内的查询机,也存有大量的海洋文献著作,点击著作目录,即可浏览。资料室内则有丰富的海洋文献典藏。
“我们的海洋文献资料还在不断充实当中。 ”实验平台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海洋文化,看得见,摸得着
改革海洋意识与海洋文化教学内容、体系和方法,使学生通过平台展示、实验课程的学习,作为教学载体非常重要,这个教学平台在设计上非常讲究。
在教室中,墙上挂着渔民画,墙边立着船帆,墙上摆放着出土的海岛文物(复制品)……海洋文化教室设计得有如艺术室。
大厅正中央,是一座巨大的触摸屏,内存上千张与海洋文化有关的照片,定海老城区、舟山灯塔等,学生可以通过照片“逛”舟山群岛。
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舟山在其中的位置如何?在海上丝绸之路教室,有一个直径1.5米的大球。这其实是触摸屏,打开大球,学生就可以观看立体版的丝绸之路视频。“实验平台是我校专业涉及面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实验室之一。 ”实验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教室里就能“登上”科考船
浙江海洋学院还建有“中国海洋文化研究中心”,这是由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与该校共建的以海洋文化为主要学术研究方向的研究机构,研究中心下设“海洋战略与海洋安全”、“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播迁”、“东海海洋文化遗产保护”、“海洋史与海洋文献整理”、“海洋文化产业”等五个研究方向。
实验室的建设为研究提供更多方位。学院老师介绍,等设备调试完成后,教室内的大屏幕就可以远程连接浙江海洋学院东极岛海洋科研基地、浙江海洋学院“浙海科1号”科考船、舟山“鸟岛自然保护区”五峙山等,学生在教室,就能“登”船“过”海,实时观测海洋海岛状况。“我们通过这些触摸屏幕,还可以和国内外研究中心实时连线。”实验平台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这些大屏幕还可以与韩国木浦大学岛屿研究院、日本鹿儿岛大学太平洋岛屿研究中心进行连线,远在韩国、日本的教学资源,学生在教室就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