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海洋报]专访赵盛龙:为何要严加保护红珊瑚
发布日期:2015-05-15 作者: 编辑: 来源:中国海洋报
字体: [大] [中] [小]

网址链接: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50515/79403.shtml

   近年来,我国非法采集红珊瑚现象有严重的趋势。红珊瑚到底是怎样一种生物?我国为什么要保护它们?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采访了浙江海洋学院海洋生物学家赵盛龙教授。

  记者:红珊瑚是一种什么样的海洋生物?
  赵盛龙:红珊瑚是八放珊瑚纲软珊瑚目红珊瑚科各属种类的统称,截至2015年,全球共报道红珊瑚37种,主要分布区域有3处,大西洋海域、夏威夷群岛周边海域和太平洋海域。
  红珊瑚本身极为细小,分泌的“骨骼”相对细腻,因此比其他类珊瑚的质地更坚硬,也体现了其生长的缓慢性。这一特性类似于玉,可雕可塑。红珊瑚本身资源不多,再加上近年来的过度采伐,使红珊瑚显得格外珍贵。

  记者:为什么要保护红珊瑚?
  赵盛龙:首先,红珊瑚属珍稀物种,处于濒危之中。我国早在1988年就将红珊瑚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在法律上禁止采伐。2008年,红珊瑚也列入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目录,严格限制盗采及贸易。
  其次,珊瑚群落是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盗采者多以大功率起网机和拖网捕杀,得到的极少量的珊瑚。“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可以想象,在其拖扫区域内,所有珊瑚海床都将毁灭,整个珊瑚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记者:盗采红珊瑚的原因和现状是怎样的?应该如何保护?
  赵盛龙:很明显,盗采红珊瑚大多是受市场暴利刺激所致。
  2012年后,不少大陆渔船,特别是闽北、浙南一些地区的渔船,肆意采捕一些大型贝类,红珊瑚也惨遭厄运,2014年达到高峰。
  目前,我国政府通过宣传教育、严格执法对红珊瑚的“产业链”加大了监管力度,2013年~2014年,福建沿海有近百公斤的红珊瑚被查获,但由于海区广大,监管难度大,未被查获的红珊瑚数量可能远高于此数。
  要保护红珊瑚应双管齐下,一是提升保护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流通管理等,二是加大投入,开展红珊瑚生物学研究,期盼通过人工育苗、实现人工增殖。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