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链接:http://epaper.zhoushan.cn/zsrb/20150628/index.htm
□黄建钢
舟山群岛新区被批复已经四年。它之所以还没有被彻底打开“发展”局面,主要是对舟山的资源优势还缺少真正和科学的认识。人类发展至今已经经过三大阶段:一是资源经济学阶段。二是制度经济学阶段。三是智慧经济学阶段。让不穿鞋的脚穿上鞋是最大的智慧。让舟山发展起来,是对中国人特别是对舟山人智慧的一次考验和挑战。
应该从一个新颖角度来重新审视舟山群岛新区的资源。如下一些新资源还没有引起更大和更多的关注,但它们决定着舟山的发展和舟山战略作用的发挥。
1.白纸的资源
“白纸”是什么?是一穷二白。穷则思变。穷里蕴含着一种冲动和力量。但在白纸上最容易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分析舟山没有既快又大发展的原因一般都归为它是一张白纸。但很多人没有认识到,白纸原来也会是一种资源。白纸意味着纯洁和纯粹,意味着是一块处女地。现实中,不仅陌生是一种资源,薄弱是一种资源,落后也是一种资源,贫穷更是一种资源。资源集中在发展的空间。从历史上看,因海洋而发展起来的地方如香港等等都是从相对很落后的状态中崛起的,如上海是在“北有南通,南有宁波”的夹击下发展的。
2.群岛的资源
软实力最初一般是体现在概念上的。思维角度的不同将带来概念的不同。从海洋思维的角度看海岛,它有别具一格的资源。“舟山群岛新区”的优势仅从名上看就应该是海岛和群岛。也是看到“群岛”的系统性资源,中央才把“新区”的皇冠落到舟山。地理上的“舟山群岛”都应该在“新区”里。海岛本身就有它独特的资源优势。群岛使其优势资源群聚化和集聚化。群岛是在海上。而“上海”是到“海上”的一个驿站。对海洋和海外来说,“海上”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概念。这意味着,舟山群岛具有走在“上海”前面的优势。《新区规划》明确,舟山要成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原因是,它可以离开大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开放引起和带来的危机和危害。如果把群岛变成了半岛,群岛优势就会消失,“群岛新区”就会流产。
3.良港的资源
舟山有良港,这是共识。但港口“良”在哪里,还很肤浅。集深水港、群环港、出洋港、枢纽港于一体是舟山港“良”的所在。这种良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它集南北海岸线和东西江海联运的两个“中端”于一身。它有统筹上海港和宁波港优势的潜能和潜力。关键是要发展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要把“江海联运”的“海”理解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海”,要发展大宗商品以调配全球紧缺的能源资源,要把海港和空港结合、组合和融合起来。过分强调陆地交通的作用属于陆地思维。海洋思维需要深度开发港口资源。应该在良港的基础上组建一个以舟山群岛诸岛港口为核心,汇集上海和宁波港口的一切优势的超级国际开放型的“东方大港”。
4.观音的资源
普陀山的观音文化香火很旺。观音文化属于海洋信仰文化。它对应的是一种海洋的不确定性,如早期的航海不确定,后来的渔业不确定性。现在随着“一路”的开展,海上的不确定性就在不断挑战人们的精神世界,如韩国岁月号事件等等。尤其要包容世界各国和各地的文化不同性,就必须要借用具有超意识形态性的佛教观音文化的“和理念”与“和文化”。应该把普陀山的观音文化与“一路”上的文化包容结合和融合起来。在当下舟山,观音文化是最大的软实力。利用观音文化的软实力可以打通“一路”沿路上的各种和各个环节。但前提是,一定要了解人们的心理需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当下的不同的心理需求。但发现、挖掘和利用软实力,需要更高和更大的软实力。没有“和”,在“一路”的推行过程中就会有“不和”的声音和现象。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急需一种“和念”与“和象”。“和力”又是“融力”的基础。而“心静”与“心和”都是很大的资源。
5.新区的资源
“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第一个走出直辖市的新区,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新区,第一个在海上的新区,第一个很基层的新区。虽然国务院对“新区”还没有成形和成套的“新区政策”,但国家的再进一步发展急需系统的“新区政策”来支撑。要在原来“特区政策”的基础上再创一套“新区政策”。这也是之所以为“新区”的支撑所在。“新区”不是享受现有政策的,而是要自己创新政策来享受的。其中的“先行先试”就是这个意思。凡新区都有其特别的资源,但新区的资源主要又来自对“新区”的新认识。新区的历史使命就在于“创新”。一切的创新都要以政策制度的创新为前提和保障。而政策创新又必须以法律的创新为依据。创新的力度决定了新区存在和发展的力度。如果能把全省和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有关海洋创新的资源都汇集到舟山,舟山就一定会发展。问题在于,新区创新什么和怎么创新。
6.沪甬的资源
从“面对”上海和宁波到“背靠”上海和宁波,本身就是一种思路飞跃和超越。“面对”态势意味着上海和宁波是舟山发展的竞争对手。“背靠”态势意味着上海和宁波是舟山发展的依靠力量。上海和宁波在现代性方面已经走在舟山的前面。但它们又有自身劣势。在上海和宁波要发展新常态不仅已经没有太多空间和太大潜力,而且还会有或已有很多障碍和阻力。关键是要让上海和宁波在舟山发展中找到甜头和乐趣。但知道要借用和利用上海和宁波的资源是一回事,如何借用和利用并借到和用到上海和宁波资源是另一回事。
客观上有什么资源是一回事,主观上怎么认识资源是另一回事。智慧是让“不是资源”甚至垃圾变为“资源”。所有最终形成的资源,都是主观和客观相叠加的结果。客观资源都要经过主观的认识和利用才能最终化为资源并为人类和社会服务。其中,认识资源是利用资源的基础。认识资源是认识者智力和能力的水平标志。有什么样的资源认识,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资源,就有什么样的发展路径,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结果。舟山人要成为最善于发现海洋资源的人。对很多中国人来说,海洋还是陌生的,甚至还很惧怕和后怕。只有舟山人才对海洋有一种亲近、亲切和亲热感。这是舟山人认识海洋资源的情感和情商的基础,也是发展好舟山群岛新区的最好源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