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海洋报]探访浙江海洋学院波浪能发电试验平台
发布日期:2015-07-07 作者: 编辑: 来源:中国海洋报
字体: [大] [中] [小]

网址链接:http://epaper.oceanol.com/shtml/zghyb/20150707/80623.shtml

 

   7月4日一大早,笔者和浙江海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教授李德堂及4名研究生,一同前往位于浙江舟山普陀朱家尖岛东沙的波浪能发电平台,验证波浪能发电计算效率的。据李德堂介绍,他主持的波浪能发电平台经过2年多的试验,已在国内率先取得较理想的发电效果。
  到达目的地时,天已蒙蒙亮。“如果再晚一会儿,潮水漫上来,上发电实验平台就难了。有时为了候潮,我们经常夜半行动。”李德堂介绍说,2012年12月该发电平台下水调试,2013年5月平台投入发电。2014年上半年,该平台通过了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在此期间,为节省开支,李德堂和他的团队一般都是趁落潮间隙上下平台,一直没雇船。
  抬眼望去,矗立海岸的发电平台就像小型石油钻井平台,高约20米,呈三角形状,每边长15米。3根粗大的铁桩柱直指天空,平台一侧是刚刚安装完成的风力液压发电机。
  大家顺着近10米高的铁梯爬上平台,舟山海联液压公司4名工作人员也随后赶到。待大家全部进入平台,收起梯子,只见身后落脚地已是水漫沙滩。
  潮水越涨越高。早晨8时许,海平面已逐渐贴近平台底部,工作人员启动了柴油发电机,以液压传递方式,把置于底部的3只直径为3.2米浮筒下放妥当。
  约8时45分,与3根桩柱并竖的3根铁铸波浪齿条开始随着浮筒上下振动。一开始振幅较小,随着潮流上涨,波浪撞击浮筒力度变大,波浪齿条向液压传递能量加大,经过能量自动转换,藏在平台内舱的蓄能器带动发电机,露天平台上的4盏白炽灯越来越亮,不一会儿另外4盏灯也开始发光。
  笔者发现,中间一块白色的灯架板可装40只灯泡,今天仅装了10只,而平台四周也固定着5盏功率更大的灯盏。由于今天天气阴沉,8盏功率均为200瓦的灯泡,在海面上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吸引了不远处正在嬉浪玩沙的游客。
  “今天波浪高度虽只有0.3米左右,但电力仍很稳定。”李德堂高兴地说,这只是在海岸边试验,如果移到深海,波浪越高,能量会呈几何级上升。
  10时32分,在内舱发电功率显示仪旁,研究生吕沁等人正在查看数字。“现在功率是712瓦,由于波浪大小时刻变化,输出的功率也会发生变化。刚才浪大时,第三排灯泡自动点亮,功率达到2000瓦。”作为李德堂教授的助手,吕沁已是第六次“来到”这个平台。近2年来,吕沁学到了不少关于水动力、液压等方面的知识,并撰写发表了两篇相关论文。
  平台上的铁铸齿条在阵阵波浪声中,渐渐由缓向急、由急变缓;波浪与浮筒经过3个小时撞击、振荡,仿佛累了,渐渐退去,原本涌浪奔腾的沙滩再露金黄面目。
  “随着世界各国对清洁能源的重视,目前国内外许多地方都在研究利用海洋能发电。经过专家论证,我们的这个试验平台具有稳定、实用、抗恶劣环境等优势。”李德堂说,该项目已于今年3月获得国家海洋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近期他们正争取与相关企业合作,将该成果进行深水化示范应用。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