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链接:http://zj.zjol.com.cn/news/123288.html


版式设计 浙江新闻客户端设计师 叶钰
上期回顾
7月9日,《海客谈》第四期邀请到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洋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罗宁博士,他就舟山建设江海联运服务中心是一项国家战略,作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区域,海洋产业集聚区该如何发挥他的先行、引领作用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原文回顾:http://zj.zjol.com.cn/news/120808.html
本期与我们探讨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是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黄建钢教授。
舟山有着丰富的港口、文化等资源,那么怎么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利用,发挥资源的最大功能化,从而更好地推进新区建设?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本期嘉宾:浙江海洋学院党委副书记 教授 黄建钢

版式设计 浙江新闻客户端设计师 叶钰
舟山群岛新区被批复已经四年。它之所以还没有被彻底打开“发展”局面,主要是对舟山的资源优势还缺少真正和科学的认识。
人类发展至今已经经过三大阶段:一是资源经济学阶段;二是制度经济学阶段;三是智慧经济学阶段。
让不穿鞋的脚穿上鞋是最大的智慧。
舟山新区具有如下新资源:
1、白纸的资源
在白纸上最容易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分析舟山没有快发展的原因一般归为它是白纸。没有认识到白纸原来也会是一种资源。
不仅陌生是一种资源,薄弱是一种资源,落后也是一种资源,贫穷更是一种资源。
2、群岛的资源
软实力最初体现在概念上。
“舟山群岛新区”的优势仅从名上看就应该是海岛和群岛。
也是看到“群岛”的系统性资源,中央才把“新区”的皇冠落到舟山。
地理上的“舟山群岛”都应该在“新区”里。海岛本身就有它独特的资源优势。群岛使其优势资源群聚化和集聚化。
群岛是在海上。而“上海”是到“海上”的一个驿站。
对海洋和海外来说,“海上”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概念。这意味着,舟山群岛具有走在“上海”前面的优势。
3、良港的资源
舟山有良港,这是共识。但港口“良”在哪里,还很肤浅。
集深水港、群环港、出洋港、枢纽港于一体是舟山港的“良”在。这种良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它集南北海岸线和东西江海联运的两个“中端”于一身。它有统筹上海港和宁波港的潜能和潜力。
过分强调陆地交通的作用属于陆地思维,海洋思维需要深度开发港口资源。应该在良港的基础上组建一个以舟山群岛诸岛港口为核心,汇集沪甬港口的一切优势,打造一个超级国际开放型的“东方大港”。
4、观音的资源
海洋信仰,对应的是海洋不确定性。随着“一路”的开展,海上的不确定性就在不断挑战人们的精神世界。尤其要包容世界各国和各地的文化差异,就必须要借用具有超意识形态性的佛教观音文化的“和理念”与“和文化”。
应该把普陀山的观音文化与“一路”上的文化包容结合和融合起来。
现在,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都急需一种“和念”与“和象”,而“和力”又是“融力”的基础。
5、新区的资源
“舟山新区”是国家第一个走出直辖市的新区,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新区,第一个在海上的新区。
虽然国务院对“新区”还没有成形和成套的“新区政策”,但国家的再进一步发展急需系统的“新区政策”来支撑。
要在原来“特区政策”的基础上再创一套“新区政策”。这也是之所以为“新区”的支撑所在。
凡新区都有其特别的资源,但新区的资源主要又来自对“新区”的新认识。
6、沪甬的资源
从“面对”沪甬到“背靠”沪甬,本身就是一种思路飞跃和超越。“面对”态势意味着沪甬是舟山发展的竞争对手,“背靠”态势意味着沪甬是舟山发展的依靠力量。
沪甬在现代性方面已经走在舟山的前面,但它们又有自身劣势。
在沪甬要发展新常态不仅已经没有太多空间和太大潜力,而且还会有或已有很多障碍和阻力。关键是要让沪甬在舟山发展中找到甜头和乐趣。但知道借用和利用沪甬的资源是一回事,如何借用和利用并借到和用到沪甬资源是另一回事。
客观上有什么资源是一回事,主观上怎么认识资源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