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科技金融时报]小黄鱼规模化人工繁育获突破
发布日期:2015-06-30 作者: 编辑: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
字体: [大] [中] [小]

网址链接:http://kjjr.66wz.com/html/2015-06/30/content_1839363.htm

 

 

本报讯 6月28日,“浙江近海野生小黄鱼驯养及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舟山西闪岛通过专家现场验收,至此,小黄鱼成为继大黄鱼、墨鱼之后,实现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突破的又一传统经济鱼类,为我国渔场振兴修复带来福音。 

小黄鱼,又名小鲜、黄花鱼,属石首鱼科,成年小黄鱼体长20~40厘米。据《农业百科全书》记载,上世纪70年代,东海小黄鱼捕捞产量曾占主要海洋经济鱼类产量的12.6%,后来,受过度捕捞和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小黄鱼产量大幅减少,但仍受市场亲睐,消费需求较大。近几年,东海小黄鱼捕捞产量约占东海渔业产量的3%。 

本世纪初以来,浙江省内外也有水产研究机构曾进行小黄鱼人工繁育,但由于种种因素,最终没能取得规模化繁育突破。进入2010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着手展开野生小黄鱼驯养及人工繁育技术攻关,但前几年均因亲鱼难找或少量亲鱼难以成活而无法寻求突破。 

转机于2014年4月初出现,该所协作单位之一——宁波象山一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海水网箱内发现一群体长约2厘米的野生鱼,约三四千尾。4月20日,经鉴定为小黄鱼。11月20日,该所把仅有的1000多尾小黄鱼用船装运至舟山西闪岛科研基地,经过强化培育,于4月16日、21日和5月1日,分三批次共收集受精卵计15万粒,获初孵仔鱼8万尾。并开展了胚胎发育观察、群体营养学、种质多样性等相关研究,至目前,3座养殖池内共有2万多尾5~6厘米长的精壮小黄鱼鱼苗。 

参加现场验收的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家乐教授说,这次生产性规模化人工育苗的初步成功,对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意义重大。 

通讯员 林上军 陈位权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