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链接:http://zsxq.zjol.com.cn/system/2015/03/25/020570462.shtml
有难事找浙江海洋学院教授、找舟山市海大科学技术研究院的专家。记者日前从定海区获悉,该区与浙江海洋学院合作成立舟山市海大科学技术研究院,为区域经济发展导入智力“引擎”。据统计,自2010年挂牌运作以来,研究院独立承担或合作开发了各领域科研项目100余项,这些项目已为相关企业带来效益增长超10亿元。
据介绍,研究院下设了10个中心,包括机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船舶工程技术中心、电子科技产品研发中心、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等,全面对接定海区的各个产业。
舟山市越洋食品公司总经理王岳庆对记者说:“我是农民出身,我办企业时就在想,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提高产品附加值。但咋提高?自己总忖不出。 ”文化程度不高的王岳庆,早在办企业之初就想到了“借智”。2005年开始,他主动上门找海洋学院的教授,近10年合作下来,真的尝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好处。
拿出独立包装的去壳南美白对虾,王岳庆告诉记者,这种虾每公斤可卖到250元,而这种精加工的技术就来源于与海大研究院专家的合作研发。“这已经是第三代了。第一代我们就是收购来冻硬后再卖出去,大概每公斤50元;第二代加工工艺调整,变成熟的,每公斤卖到60多元;现在包括虾的水分、营养成分全部作了调整,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
2003年建厂,当年产值3000多万元,去年年产值达到1.8亿元,现在还收购了另一家水产企业,打算再扩大经营。王岳庆说,这背后靠的就是海大的专业科研人员,也正因为有了智力支撑,这位农民出身的企业家很有信心进一步做大做强。
在王岳庆新收购的舟山福氏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记者看到从虾加工下脚料中提取虾精和蛋白粉的设备已经安装好,并进入中试阶段。据王岳庆介绍,一旦投入生产后,提取的虾精半成品每吨能卖到2万元,而在此之前,每年产生的上千吨虾加工下脚料连送人都难,还需要付费让人来处理。“一家企业要发展就要创新,但自己养专家却养不起,有他们给我搞科研,真是再好不过了! ”有这种想法的不只是王岳庆一人,定海的很多企业主都有同感。
就在一星期前,浙江舟山龙源双龙制药设备有限公司与舟山市海大科学技术研究院签订了科技研发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研发“自动药粒计数分配器”,计划于年底前出研究成果。“如果这项技术攻克,对我们企业来说,不仅仅是增强竞争力的事,关键是掌握自主产权后,成本和价格上也有话语权了。”龙源双龙公司负责人说。
不仅是生产遇到问题、技术难以攻克时可以找专家,遇到选择什么产品好,同样可以咨询专家。定海海信机械公司是一家螺杆企业,多年来通过与海大科技研究院的合作,企业产品不断优化,经济效益不断显现。一次偶然,企业负责人与专家聊天时,道出了自己最近遇到的一个烦恼,就是市场上让人眼花缭乱的数控刀具不知哪款最适合自己。得知此情况后,海洋学院的袁跃峰博士与公司商量后开始着手此课题的研究,目前正在进行实验,成功后企业就能根据生产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刀具了。
校地合作搭建研究院平台,不仅让定海的企业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学校敞开大门后也得到了意想不到的实惠。“以前学校的专利都在‘睡觉’,老师都闷着头在实验室里搞研究,现在完全不同了,很多专利正在转化为生产力,很多老师也走出了实验室,更接‘地气’。”海大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国平告诉记者,目前除了团队与企业对接外,研究院已经被省科技厅确定为首批浙江省科技大市场建设试点单位,现正全力开拓网上市场,通过网上网下的互动,更好地服务于定海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