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址链接:http://epaper.zhoushan.cn/zsrb/20160610/index.htm
□记者 汪超群
“师傅,漏斗怎么折?”“糯米放得够吗?”“怎么样能包出四角形?”……昨天上午9时许,在浙江海洋大学食堂,近200名学生围着粽子师傅金友祥,讨教包粽子的方法。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寄托学生思乡之情,学校组织了一场“百人包粽子”活动。“我们一共准备了100张入场券,每张券可以邀请两到三个朋友参加,今天来的人,数量超过了预期。”参与组织本次活动的大学生陈晓标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学生们包起粽子来也毫不含糊。选两片粽叶,左上右下卷成漏斗,放上糯米和馅料,把上层的粽叶折下来,将粽子包严实再用棉线绕圈扎紧,一个四角粽完成了。“以前都是在家看爸妈包粽子,今天自己动手体验了一回,挺有趣的。”来自黑龙江的大二学生杨璐璐说。
“放假一般去图书馆,今天和大家一起包粽子,颇有节日的氛围。”来自四川的大三学生张萍说。
活动现场,老师们也来捧场。“女儿、老公、侄女,都来了。 ”该校外国语学院教师刘志维错过了前一天的龙舟赛,昨天特意带女儿来体验端午粽子文化。“这里人多、热闹、互动性强,回去再给孩子讲一讲屈原的故事,有助于她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她说。
老底子舟山人怎样过端午?昨天,在绿城集团长峙岛举行的一场有关“老舟山 端午情”展览,摆出了许多民俗用品。
“一筐鸡鸭、一筐油,一根扁担挑着走。这不就是‘毛脚女婿’挑‘端午担’吗?哎呀,老底子的东西,多少年没见过了! ”今年80岁的老人胡妙芸看到久违的“挑午担”习俗很是激动。她告诉记者,舟山人把这种送礼戏称为“垫矮凳脚”,“意思是要把未来的丈人、丈母娘摆摆平。”
“预备,开始!”另一头,小朋友们玩起了斗草游戏。大家将具有一定韧性的草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记者看到,当天的现场还展示了乌馒头、艾草、香袋,以及祭祀习俗祓禊。其中,造型各异的彩色香囊最受欢迎。“光一个小时,就送出去200个。”现场工作人员任雅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