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徐凯伦 本报通讯员 陈香娟
当世界上最大的瑞典木制仿古帆船“哥德堡”号去年在舟山停驻修整时,浙江海洋学院的30余名师生前往该地开展联谊活动:向“哥德堡”号船长和水手们送上了数千名学子和数十名教师签名的祝福册、师生设计的文化衫、象征中瑞友谊的茅台酒和红葡萄酒,并献上了讴歌“哥德堡”号的大型诗朗诵、“友谊地久天长”小提琴演奏和大合唱等节目。“哥德堡”号船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该校赠送了象征中瑞友好的太阳帽,还有瑞典的烈性酒。
位于东海舟山群岛的浙江海洋学院,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省属高校。该校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蓝色”校训为基调,以“蓝色”理念为基本,以“蓝色”境界为基准,以“蓝色”活动为基石,精心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蓝色之路”。由于蓝色是海洋的象征,该校选择“蓝色”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基调,不仅因为校名中的“海洋”是蓝色的,更主要是“蓝色”还代表着青春,代表着纯洁,代表着未来,代表着理想和梦幻。学校老师说,莘莘学子需要这种“蓝色”理念。明明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学校提倡师生有“兼容并包,融会贯通”的气度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胸襟。
文化理念展现海之魂
大海每天都在潮涨潮落,既在更新自己,又在超越自己。“蓝色”代表着自强不息、自净不腐和自纯不浊。该校为此探索新“三自机制”:自主、自治和自护;建“学生宿舍三自委员会”,体现了学生自我关注、关怀与关爱的意识。对此,学生评价:“大海无时不在净化自己。我们的校园文化也随时地净化学生,让我们有崇高的追求、美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和创新的活力。”学校把“蓝色文化”分为3个阶段。一年级注重始业教育,“扬帆起航”;二年级注重初级专业教育,“把好船舵”;三年级注重高级专业教育,“乘风破浪”;四年级注重就业教育,“拥抱蔚蓝”。对学生来说,4年时间里要迈出这坚实的4大步。
为让每一个海院学子都能成为一个“和谐”之人,“蓝色计划”、“蓝色论坛”、“蓝色美育”、“蓝色体验”、“蓝色心情”等品牌特色孕育而生。品牌内容精彩纷呈。仅“蓝色计划”就分为蓝色教育、蓝色科技、蓝色校园文化3部分。“蓝色教育”倡导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开发意识;“蓝色科技”推动以海洋技术、海洋工程为背景的海洋科技研究;“蓝色校园文化更是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为基础,提倡师生纯净、高雅的道德追求,并强调他们的合作精神。
“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谈谈政治,谈谈经济、谈谈文化,谈谈我们共同的话题”。丰富多彩的论坛借创文化品牌之力走进师生生活。至今,“舟山十大渔农村杰出青年”报告会、青年博士教授论坛、海院学者讲坛、“蓝色在线”团干部论坛、蓝色美育、蓝色体育与艺术等年年成功举办。该校“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自1999至今已经顺利举办4届。每年,在舟山举办的中国国际沙雕节,该校派出的几十名青年志愿者浇水,铲沙,闲暇时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沙雕选手交流。岱山县的“中国海洋文化节”,普陀区的“民间民俗大会”,普陀山的“观音文化节”,该校派近百名学子参加其中的礼仪、导游和文艺汇演等服务或表演项目。其中,学校大学生艺术团不仅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海洋文化节的开幕式,而且还独自承担了整台广场文艺晚会的演出任务。同时,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体育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知行合一激发足之旅
如何让学生“知行”结合?让他们到海岛去,到海洋去,到渔村去,到渔船上去,到渔民中去,为浙江,也为舟山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据了解,该校已连续4年获省级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奖,50人获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0支团队获得省级社会实践先进集体。该校还以国家级海岛野外生存实践基地为中心,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目前基地已逐渐成为“教、学、研、竞、闲”于一体的海洋体育发展训练中心,深入推动全国海洋意识教育。
2005年,“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在我省展开。该校人文学院学生刘凌云同学以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入选。2007年,该校人文学院2006届文秘专业毕业生吴东昌作为全省优秀志愿者代表,参加我省志愿者活动,为灾区人民筹款补贴家用,为特困家庭和残疾人申请低保,为单身老人危房筹集修缮款,当地群众至今还在念叨着他。在这些学生的带动下,今年该校新增自愿捐献骨髓者143名,全校总数已达258名;今年派遣赴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志愿者共16人,为历年派遣志愿者最多的一年。该校认为,正是大气、创新、包容的蓝色校园文化激发了学生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如今,学校已拥有一份内容详实的《蓝色报告》,它是该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收获,也是学校校园文化“蓝色之路”的总结报告。这份报告最初以单行本出版,随后成了一组系列丛书。报告内容正在不断丰富拓展,这些年来学生实践涉及地域从舟山扩展到全省,现在拓宽到了全国。因此,文章篇数也从26篇扩充到60篇。学生采访和调查对象有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工人、农民、学生等。另悉,成立于2005年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团”如今也成为校园文化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在活动中,学校邀请东南大学心理学专家邓旭阳教授主持“心海泛舟,心理情境剧自我成长工作坊”活动;组建了“班级心理卫生委员制”。据悉,剧团至今演出了20多场情景剧,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学会感恩生活,更好地服务社会。该校为此荣获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