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科技金融时报]一份奖学金 就业通行证
发布日期:2013-03-20 作者:wanglm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浙江海洋学院“杨勉奖学金”获得者,应聘石化系统单位时成为香饽饽

    □王鸳珍 在石化系统,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往往把浙江海洋学院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的“杨勉奖学金“获得者作为首选。该学院浙江省“十佳大学生”候选人、A05储运班李晨宇,毕业时应聘浙江省石油公司安检处,在众多的博士、硕士、学士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最终入选,很大原因是对方看中其有“杨勉奖学金”的获奖经历。 一份奖学金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关键在于其评奖条件的严格与权威。这份每年设奖名额控制在学生人数2%以内的杨勉奖学金,凝聚了校友的爱校情结,以及以杨勉老校长为代表的历届领导寄望后人的殷切之意,现已成为石化与能源工程学院的办学特色。

    情系母校  寄望后人

    2003年11月,由曾经在浙江海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及其前身浙江省舟山商业学校和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舟山石化学校等学习或工作过的历届校友、校友工作单位、联系单位捐资设立杨勉奖学基金。这两所学校为全省商业系统和石油总公司培养了大批业务骨干与领导精英。学院当初建立以老校长杨勉命名的奖学基金,意在延续校友情系母校,关心母校成长之意,并立德树人,寄望后人。基金的成立“一石激起千层浪”,不少校友纷纷捐款赠物。

    基金管委会的良性运作

    为规范杨勉奖学基金的良性运作,2003年11月,由学院领导、校友代表、单位代表和学院职能科室负责人,组建首届“杨勉奖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由杨勉任主任委员,并起草了章程与评奖办法。奖学金每学年度评选一次,由杨勉奖学基金收益支付。经学院和基金管理委员会的精心运作,截至今年3月,杨勉奖学基金本金达120余万元,参与捐款校友达1586人次,为奖学金长期运作奠定了基础。 由基金管委会作为平台,校友对奖学金发放也愈发重视。基金管委会每年一次的会议,多次由校友组织承办。

    毕业生手中的就业筹码

    现在高校各类奖学金名目众多,杨勉奖学金缘何能如此“扎眼”成为就业筹码?诚然,苛刻的获奖条件是重要因素。杨勉奖学金要求获奖学生学年综合测评名次在班级的前3名,获得省级奖项的个人可放宽至班级第5名,获全国奖项的可放宽至第8名;必须具有自学能力、写作能力、外语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社会活动能力、文体活动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9项能力中的5项以上,在全院表现突出者。这些条件给学生获奖设置了层层障碍,从中也提高了这份奖金的“含金量”,也使不少成绩优秀的学生与奖学金失之交臂。正如学院原党总支书记王毅康所说,能获杨勉奖学金的学生都不是读死书的学生,是学子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佼佼者,获得了杨勉奖学金,获学校其他类型的奖学金基本没有问题。

    杨勉奖学金评奖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有报名、初审、推荐三道公示程序,规定优秀学生可以第二次参与评奖。该奖项自设立以来已表彰了95人次,其中有4人两次获奖,发放奖金达16.2万元。获奖学生走上社会后,获奖经历有助于他们成长,如李晨宇的文艺组织才能,在就职单位中大展了身手。

刊于《科技金融时报》2013年3月19日第7版头条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