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体育成为高教的软肋
――记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践


图为参加海岛野外生存暑期实践夏令营活动的大学生们
■将新闻进行到底
教育先驱马约翰说过:体育对“培养人的性格――勇气、坚持、自信心、进取心和决心”,“培养人的社会品质――公正、忠实、自由、合作”以及获得健壮体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一直以来,地处“第一大海洋渔场”舟山的浙江海洋学院,充分利用当地海岛区域优势和海岛自然资源,设置高校海岛野外生存课程,坚持开展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教学实践活动。现如今,在大学生体育教育领域,浙江海洋学院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体系。
因地制宜 要把安全放首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最近一项抽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素质继续下滑,体育正在成为大学教育的“软肋”。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也指出,高校体育工作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有没有位置,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事实上,十年以前,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空气、阳光、水、江、河、湖、海、沙滩、田野、森林、山地、草原、雪原、荒原等条件,开展野外生存、生活方面的教学与训练”等要求,浙江海洋学院展开了大学生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索。“根据国家政策的指导思想,当时我们着手准备把海岛的野外生存训练纳入到高校体育的课程当中。”该院体育与艺术教育部主任黄永良教授表示,这给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资源利用和开放,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出新的课题。
实际上,浙江海洋学院体育教师团队原本就在野外生存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多人还拥有海滩救生员的资格证,将他们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融合海岛、海洋方面的特点元素,传授给大学生,似乎不难。
理论上确实如此,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经过资料查询,黄永良了解到,我国高校之前曾开展过类似活动的,仅有一所,而且进行了一次探索就没有再继续下去。
原因是什么?显而易见,安全问题。“出了事怎么办?谁来负责?谁付得起责?”一连三个问题抛出来。黄永良表示,安全,正是他和同事们放在首位考虑的问题,“没有安全保障,教学搞得再好、活动做得再好都一笔勾销。”他说,“发展是建立在安全基础上的发展!”实践中,黄永良则强调一种积极的主动安全,而不是那种消极的无所作为的被动安全。
促进常规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从2003年开始,在浙江海洋学院领导的支持下,黄永良和同事们在校内正式开设“海岛野外生存”选修课,并列入教学大纲,与球类、游泳、武术等项目一样,供学生选择学习,通过教学实践探索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素质拓展实践教育模式。
他的目标非常清晰,“以海岛野外生存训练为主要手段,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野外生存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能力,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使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提高能力”。
黄永良并不急于让学生们马上投身野外训练。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想要的是建立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基础必须打牢固。他先着手在校内该课程的常规教学,以理论课、实践课的形式在教室、操场、校内基地以及学校附近可利用的自然环境中开展课程。
如今,徜徉在美丽的浙江海洋学院,能看到黄永良和体育老师们一砖一木建立起来的“野外生存实践基地”――模拟海岛环境与情景,构建海陆空拓展空间,设施完备,特色鲜明。学生们可以在其中进行野外负重、极限攀爬、安营扎寨、过独木桥、过浮板、扎筏漂流、水上救生、操控皮划艇等多种野外求生的综合体能训练。
“这是把原来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这样做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勇敢顽强的作风和创新进取的精神。”黄永良说。
根据黄永良和他同事们的安排,在具备一定的基础之后,学生们再顺利地转入实践教学,内容以野外生存技能、野外生活技能、野外安全急救和体能训练为主。
据黄永良介绍,根据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特点,野外生存技能包括定向运动、登山行走、绳索的打结和捆绑、攀岩和速降、溯海漂流、搭绳过涧、溜索、扎筏漂流、泅渡等;野外生活技能包括安营扎寨、搭灶烧饭、野外用具制作、识别动植物、海洋生物和野外基本设备的使用、识别天气等;野外安全急救包括出发前的安全教育、险情处置、伤病的自救与互救、应急措施、求救信号的发放与接受等。
因为是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黄永良没有现成资料可以借鉴,国外的文献也很少,但这并不能阻挡他前进的步伐――这些年,为了在海岛实地演练,他把舟山附近的岛屿、海域反反复复摸了个遍,常人早就烦了,但熟悉他的老师们都说,每次带学生出发,他都像是头一次去一样兴奋――他实在爱这片海、这些岛,也实在想把学生们的潜能都挖掘出来。
让高校学子都能参与进来
经过5年的积累总结,自2007年开始,这个国内唯一的一个高校海岛野外生存课程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这一年,黄永良在校外利用海岛资源建立了秀山岛滩涂、桃花岛沙滩、朱家尖岛海滨、东极岛原生态、册子岛常规实践等多类型多层面的5个教育实践基地;
2008年,浙江海洋学院被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唯一的“学校海岛野外生存实验基地”;
2009年,海岛野外生存生活项目被浙江省教育厅列为首批高校特色项目;
2010年,浙江海洋学院被浙江省体育局列为省级非奥项目发展培训基地……
在此期间,浙江海洋学院共举行了五届海岛野外生存生活暑期实践活动……
据了解,海岛野外生存暑期实践现在是浙江海洋学院响当当的项目,很多大学生、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心愿,就是参加一届――这很不容易,需要参加初试、复试,不仅要求个人身体素质好,还要有才艺、懂协作,有良好的团队意识。
有些毕了业的学生,在学校网站上留言说:“自己四年学习生涯,最难忘的就是海岛野外生存体验”;还有的毕业生已经把海岛生存拓展作为自己的职业。
“国内可能还有很多大学生还没有见过海……”黄永良希望让更多高校的学生都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为此,2010年,他主动邀请浙江省内的高校参加海岛野外生存暑期实践夏令营,2011年,他又主动将这个范围扩大到全国,当年暑假,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等10所高校的学子共聚东海之滨,亲近海洋、拥抱海岛。
2012年暑假即将到来,黄永良和他的同事们正在积极准备新一期的大学生海岛野外生存生活实践夏令营。黄永良说,这一次,范围更广了,活动跨越了海峡,参与的大学生将来自“两岸三地”。
■相关链接
发达国家和地区学生野外生存教育
美国德克萨斯州体育课程提出:参加冒险或户外教育的学生应发展在户外教育活动中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学生既能迎接挑战,又能享受乐趣。活动的选择要有助于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并使学生喜欢这种活动。、
日本把野外生存能力作为青少年必须具备的一种生活技能,建立专门的训练基地,积极采用诸如冰上游戏、滑雪、溜冰等与大自然紧密相联系的活动作为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并且结合学校的一些专门活动(如野营活动)来开展;给学生展示自己和创造性的价值体现提供了机会。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健康与体育课程提出:要满足人的成就和知识基础的需要以及体验新的挑战需要,重视挑战、冒险意识对个人成长的作用,以及技能在处理好冒险和安全关系方面的作用。
新西兰开展野外、户外活动提出:户外教育给学生发展个人和社会技能,使学生在户外变得充满活力,安全地进行活动,以及保护和关注环境等提供了机会。新西兰的户外教育包括户外冒险活动和户外专业活动。使学生通过体验合作、设置目标、言语和行为上的交流、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的能力,发展个人和社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