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浙江在线]浙江海洋学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通过验收
发布日期:2011-05-09 作者:wanglm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 [中] [小]

浙江在线 教育频道3月25日讯(通讯员 童淑娟)3月17日,国家科技部组织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研究员为组长,上海海洋大学潘迎捷教授、机械科学研究院马俊萍高级会计师为副组长的专家组,对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主要承担单位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调查及名优水产增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进行验收。专家组在听取项目汇报、审查资料、质疑和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的验收。

据悉,浙江海洋学院于2007年6月起承担该项目的研发工作,项目共分9个子课题,参与单位达28个,研发总经费达9096.39万元,其中支撑计划拨款2641万元。项目研发3年来,累计突破22项关键技术,制定标准37个,研制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计算机软件等51项,发表科技论文166篇,出版科技著作3部,获得国内专利授权50项,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2项.,为东海区渔业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利用,以及名优水产增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另外,该项目还完成东海区主要渔场初级生产力调查和重要渔业资源的评估,计算和评估渔场渔业资源总蕴藏量和可捕量;完成曼氏无针乌贼、黄姑鱼、日本黄姑鱼、褐牙鲆、杂交鲷、真蛸、长蛸等7个名优种类的人工繁育和养成技术,构建主要种类养殖智能管理决策系统和环境动态跟踪与预警系统,完成东海区浅海、围塘、滩涂高效健康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共建立51个名优种类繁育、浅海、围塘、滩涂养殖及增放流和养护保护基地,累计繁育名优种类苗种2071万尾,示范养殖114294亩;研制鱼虾贝类标志放流技术,完成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等18个种类的增殖放流,放流大黄鱼、曼氏无针乌贼等种类69932万尾;开发白沙岛等天然岛礁、人工鱼礁、人工海藻场和鱼-贝-藻多元生态海洋牧场养护技术和设施,建立8个天然岛礁、人工鱼礁、人工海藻场和生态海洋牧场;研制东海区选择性桁杆拖虾网装置,研发3种拖网幼鱼释放装置以及鱼虾分割装置,构建东海区负责任捕捞技术体系。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