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学习强国 | 舟山二百万尾大黄鱼鱼苗进入东极海域野化
发布日期:2020-06-09 作者:陈永建 王利明 编辑:宣传部 来源:学习强国
字体: [大] [中] [小]

5月29日,由浙江海洋大学承担的东海野生大黄鱼资源修复工程的首批200万尾4厘米规格的舟山大黄鱼苗运往东极海域,集中进入野外驯化环节。

当日上午,在朱家尖泗苏码头,工作人员把舟山市水产研究所送来的岱衢族大黄鱼苗卸到活水船中,准备运往东极中街山列岛海域。这批大黄鱼苗是浙江海洋大学联合舟山市水产研究所共同孵化的岱衢族大黄鱼幼苗,即俗称的本地大黄鱼幼苗。鱼苗将在东极海域深水网箱中进行多次翻箱,逐渐野化,培育到150克左右规格后,投入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野外栖息地进行进一步野化,逐渐放归大海。

据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宋伟华教授介绍,中街山列岛海域是岱衢族大黄鱼传统的夏季生活区域,科研人员将通过声音和饵料的驯化,栖息地的改善等一系列手段,让放流大黄鱼苗集聚在中街山列岛海域,逐渐与自然种群相融合,既要让它大,又要让它野,形成野外的大黄鱼资源,此举将有力促进舟山岱衢族大黄鱼资源的恢复。

据悉,本次放流也是浙江海洋大学承担的“东海渔业资源重建智能装备及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该项目是浙江省去年推出的农业领域两个重点研发计划之一,旨在创建岱衢族大黄鱼野外训练与种源输出的新型栖息地。专家介绍,大黄鱼从孵化到性腺成熟,至少需要两年时间,恢复周期较为漫长,为此要为大黄鱼种群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活环境。接下来,浙江海洋大学将进一步打造中街山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大黄鱼栖息和野化训练基地,通过植入芯片、机器鱼交互训练、仿生驱赶诱集等技术,进一步重建和恢复舟山海域的大黄鱼自然资源。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