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稀鱼类捕获媒体少些欢呼
近日,宁波奉化区莼湖渔民在海上意外捕获750多公斤大黄鱼,价值上百万元,一些媒体给予连篇累牍报道,表达出一种狂喜。
大黄鱼曾为东海四大经济鱼类之一,上世纪80年代开始明显衰退,至今一直形不成渔汛。这次能捕到一小群价高、味美的珍稀大黄鱼,是这几年渔业资源保护、人工增殖放流初见成效的显现,确实值得高兴。
但冷静思考,媒体更应该在如何守护仅有的大黄鱼种群,让越冬待产的大黄鱼休养生息方面发出声音,这其中就有《中国海洋报》、浙江新闻客户端等媒体刊登浙江海洋大学相关专家的呼吁,请求渔民手下留情,捕到少量的越冬大黄鱼不妨放生,不要抄了大黄鱼的“老窝”,让好不容易有恢复苗头的大黄鱼群落队伍更庞大。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一篇舟山市渔业大县——岱山县的渔民主动取消评比渔业捕捞万吨村的新闻曾引起反响。可见当时就有媒体意识到控制渔业捕捞强度的重要性,认识到过分宣传渔业捕捞丰收对资源修复带来的弊端。
然而时至今日,部分媒体记者看见一些珍稀鱼类捕获仍喜出望外,给予敲锣打鼓式的惊喜报道,没有把笔触延伸至渔业资源如何与时俱进管护、渔民如何自觉放弃眼前利益上来。如此下去,不但不利于渔业管理决策者未雨绸缪精准施策,也不利于渔民保护意识的强化,更不利于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
新闻链接: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20/epaper/d7377/d2b/202012/11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