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中国自然资源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绿色发展见闻
发布日期:2021-07-12 作者: 编辑:新闻中心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字体: [大] [中] [小]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绿色发展见闻
媒体: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1-07-09 16:58


初夏,在与福建交界的浙江沿浦湾畔,迎面吹来的海风让人心旷神怡。俯瞰海岸,只见一条“绿毯”沿着海湾伸展,成群结队的鸟儿穿梭其间,或嬉戏翻飞,或忙碌觅食,或安静栖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近年来,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加大生态修复力度,积极改善沿浦湾湿地生态环境,打造我国最北最大的海湾红树林生态湿地,开启了沿浦湾从传统养殖海湾转向蓝色生态海湾新篇章。

青山绿水掩映下的沿浦镇 兰圣伟 摄

01

红树林“北进”

沿浦镇地处浙闽交界,山川险阻、交通不便,属于典型的淤积型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生活在沿海地区的村民世世代代以赶海为生。20世纪八九十年代,村民们在滩涂上养殖蛏子、泥蚶和紫菜,最多时70%的劳动力人口以此为生。但养殖业红红火火发展了30多年后,村民们渐渐发现,收入一年不如一年。

“养殖业兴盛的时候,村民们热情高涨,几乎没有一块滩涂是空的。后来养殖业式微,如果遇到台风、赤潮等灾害,损失更是严重。”沿浦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李祖琛说。

2014年,浙江海洋大学水柏年教授和他的团队来到沿浦湾开展本底调查。经过调查发现,长期以来,在沿浦湾及附近海域,海洋资源因水产养殖业被过度开发利用,海洋污染严重,滩涂生态呈碎片化、荒漠化;岸线遭受严重侵蚀,导致滩涂贝类、紫菜等水产品产量、品质严重下降,渔业生产不稳定、效益不高。另外,近岸滩涂养殖区一再外移,滩涂生态环境处于严重退化状态,养殖业陷入严峻困境。因此,修复沿浦湾海洋生态,促进沿浦湾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事实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这里曾成功引种过红树。然而,改革开放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红树林湿地逐步被养殖塘取代。于是,红树这种生长于海洋与陆地交界处的“两栖植物”再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红树林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有“海洋卫士”之称,可有效抵御风浪、吸收污染、固定土壤、调节气候、丰富生物多样性。受气候影响,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自然分布到福建福鼎为止。苍南县毗邻福建,位于浙江最南端,具有南亚热带气候特征,被认为是我国红树林种植的“临界点”,红树林能否在这里生长,专家们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据水柏年介绍,红树林嗜热,在福建以南沿海分布广泛,浙江区域虽有人工引种,但效果都不理想。有些地方引种十余年,一场极端天气后便损失殆尽。

2015 年,为了修复沿浦湾海洋生态,促进沿浦湾产业转型升级,苍南县沿浦镇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退耕还湿、退养还湿、红树林种植修复等多种手段,陆续在沿浦湾开展滨海湿地修复与红树林种植工程。当年,在沿浦湾下在村附近首次试种 10亩秋茄及120株桐花红树林二年苗。让红树林在原有基础上再往北一点点的“北进”计划正式开始实施。

种植的红树幼苗

一棵棵红树幼苗种下去后,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淹在水底,远远望去有些杂乱无章。时间长了,村民间多少有些非议,有认为它们根本活不下去的,有嫌它们妨碍赶海的。更让人担心的是气候的影响,低温、台风等恶劣天气将对红树林构成一轮又一轮的威胁。

就是在这样的艰难环境中,硬是让红树林在沿浦湾茁壮成长起来。根据实地调查,首批试种的10亩秋茄及120株桐花红树林二年苗成活率都在90%以上。

02

“蓝色海湾”初现

时间进入2016年,苍南县创新推进用海项目生态补偿机制改革,将生态补偿费纳入海域使用权出让价款,设立海洋生态补偿费转账,统筹协调推进全县海洋生态建设,为红树林湿地建设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

“首次试种成功后,2016年我们又在沿浦湾种植了750亩,2018年再次扩种500亩,目前在5公里多的岸线滩涂上,已栽种成功约1250亩红树林。”李祖琛介绍说。

如今,经过四五年的生长,这片郁郁葱葱的红树林已长至露出滩涂1米以上。当湿润的海风拂过,上千亩整齐排列的红树林枝叶随风舞动,一片生机盎然,为海岸线筑起了一道景色宜人的“绿色堤坝”。

沿浦湾种植的红树林 兰圣伟 摄

随着沿浦湾红树林的蓬勃生长,生态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滩涂生态的自我修复。调查显示,通过2015年~2018年对沿浦湾红树林种植区域滩涂生物量跟踪观测,种植后2017年春季高、中、低潮带大型底栖动物密度平均密度较2015年增加了162.67%,平均生物量增加了367.07%。2018年,鉴定出沿浦湾海洋生物共359种,其中浮游植物147种,浮游动物125种,底栖生物87种,有20余种国家二级以上保护鸟类迁徙、停留至此。种种迹象表明,红树林的大面积种植促进了沿浦湾生物资源的增加,提高了物种多样性,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滩涂上的白鹭

不仅生态效益,给村民带来的养殖效益也显而易见。沿浦湾一位梭子蟹围塘养殖户说,以前他养殖的蟹苗成活率仅为2%左右,而且亩产不到40公斤,年净利润最多20余万元。生态环境改善后,梭子蟹亩产量可达140公斤,净利润增长了三四倍。

为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2020年6月,苍南县就沿浦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申报2020年国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项目,旨在积极促进湿地生物多样化、海洋环境健康化。据悉,该项目规划面积1500亩,总投资约1.74亿元,包括海湾红树林生态湿地构建、海岸统筹整治与生态功能提升等工程,持续修复滨海生态环境。海湾红树林生态湿地构建工程,即在沿浦湾东侧养殖塘防潮堤外侧种植1500亩红树林,并修筑约4公里管护廊道,连接现有红树林,最终打造总面积2700亩的红树林湿地,将沿浦湾打造成为我国北缘规模面积最大的红树林种植基地;海岸统筹整治与生态功能提升工程,即建设沿海廊道、观海平台、海滨沙地等滨海景观配套设施,带动滨海旅游产业发展,发挥有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苍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海湾红树林生态湿地构建工程已启动建设。“由于潮水冲刷等原因,沿浦湾湾底滩面上形成了许多较深的沟壑,为构建红树林适宜生境,需对该区域滩涂进行平整,并在合适区域设置排水沟,以保证红树林顺利生长。”

下一步,苍南县将结合陆海统筹理念,实施沿浦湾红树林湿地修复工程和沿浦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综合开展海岸整治修复与保护,营造环境整洁、生态优良的海岸空间,实现沿浦湾从传统养殖海湾向蓝色生态海湾转变。

03

“绿能小镇”兴建

顺着沿浦湾一侧的沿浦海塘往东行进,机器发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座巨大的建筑正在拔地而起。

“这是正在建设中的绿能小镇城市客厅项目,占地约30亩,总建筑面积2.88万平方米,于2019年9月开工建设。该项目聚焦国际核能会展中心、全国绿色能源教育基地、小镇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三大核心功能,打造成集商务、文化、创业创新、旅游休闲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李祖琛说。

城市客厅项目是绿能小镇的“十大工程项目”之一,也是绿能小镇的标志性建筑。绿能小镇并非行政区划上的镇,而是一座与核电项目同时规划、同时建设的“以核能为主导、产城融合”的核电特色小镇。

绿能小镇城市客厅鸟瞰效果图

据悉,整个绿能小镇的总投资达到1600亿元,总规划面积约6.58平方公里,包括建设投资概算1200亿元的三澳核电主厂区和投资概算400亿元的小镇生活区。该项目将按照“二核三廊九组团”空间布局,结合周边便捷的交通、丰富的物产、多元的文化、特色的山海旅游资源,高标准规划建设以文化创意、科研创新、医疗康养、休闲旅游等产业为主导的核电特色小镇,建成后可容纳2万人居住。根据规划,绿能小镇将以全球核技术产业创新高地、中国特色小镇标杆、浙南乡村振兴典范为目标定位,建设成为产、学、研、创、展、游多元复合的“绿能硅谷”。

在绿能小镇的建设规划中,沿浦湾红树林公园和沿浦海塘安澜工程也被列入其中。沿浦湾红树林公园项目计划将岭尾村段海塘堤坝外围面积约8公顷的滩涂及红树林育苗基地进行景观、生态、旅游、休闲、科普教育综合提升打造;沿浦海塘安澜工程项目将系统运用区域连通、堤顶贯通、功能融通、内外互通、政策打通等举措,实现“安全+”目标,协同推进海塘安全提标、生态提质、融合提升,串联外部蓝色海湾与内部小镇景观水系,实现生态、游玩、慢行、消费多元化功能。

沿浦湾晚霞

绿能小镇将成为苍南县打造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基地、探索核电与地方融合发展的核心载体,也将为沿浦镇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数据显示,目前沿浦镇特色产业已初具规模,其中大棚番茄4000余亩,年均产值0.85亿元;深海大黄鱼养殖39万立方水体,年均产值0.83亿元;紫菜养殖3500余亩,产值0.52亿元;高山茶叶种植3000余亩,产值0.28亿元。

“从产业结构看,沿浦镇产业发展还较为单一,主要以农渔业为主。随着‘蓝色海湾’项目的实施和‘绿能小镇’的建设,将为沿浦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李祖琛说,这些重大项目是沿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可以有效带动教育、卫生、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沿浦经济全面实现赶超发展。未来,沿浦将不断探索项目建设与沿浦融合发展的道路,全面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更高质量发展。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沿浦镇提供)

原标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绿色发展见闻》

文章链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浙江省苍南县沿浦镇绿色发展见闻 (thepaper.cn)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