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88公里,是浙江舟山与青海囊谦的距离。一个是东部沿海,一个是西部高原,却因为浙江海洋大学师生的一个举动,将两者联系起来。
“这叫蠵龟,是现存最古老、最大的爬行动物,因为背甲泛红棕色,也叫红海龟”“这叫柳珊瑚,看起来像是植物,实际上是动物”……
7月22日下午,在囊谦县第二完全小学,来自浙江海洋大学的四名大学生志愿者,正在给学生们上一节海洋科普课。而引起学生们兴趣的,是那些从几千公里外“打包”运过来的上百种海洋生物标本。
志愿者谢玉龙介绍,这些标本是浙江海洋大学为囊谦县小学生精心准备的,几乎每一件标本,都凝聚着浙江海洋大学师生的心血。浙江海洋大学副校长徐士元专门奔赴囊谦,指导海洋科普馆的布展。他说,在囊谦建设海洋科普馆是学校“海山计划”的重要内容。该计划是由浙江海洋大学红十字会牵头的一项集海洋科普、捐赠、送医等于一体的公益项目,自2016年起已组织实施5年,让青藏高原的孩子看到海、了解海、提高海洋意识是“海山计划”主要开展的工作。(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尚杰、万玛加 通讯员沈家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