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学习强国 | 浙江海洋大学:师生到大别山深处“写论文”
发布日期:2022-08-03 作者:* 编辑:沈家迪 来源:学习强国
字体: [大] [中] [小]

“搞溪流性鱼类养殖,学问和机遇都在山沟沟里。”今年暑假,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养殖系主任储张杰教授再次带着6名研究生来到安徽大别山深处,开展渔业资源调查和实地教学,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储张杰教授带着研究生在基地开展研究。

大别山区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在深山里,一家渔业公司隐匿其中,简陋的办公室门上挂着“浙江海洋大学光唇鱼养殖示范基地”“大别山溪流性鱼类繁育中心”两块牌子。

大别山深处的板仓自然保护区,拥有一片未开发的原始秘境,那里有一种手指粗细的小鱼,鱼身上的深色斑纹乍看就像粼粼的水波。从板仓自然保护区迁出的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塔畈乡板仓村的村民们管它叫“石斑鱼”,这种溪鱼学名为光唇鱼,其肉质细腻,鲜美无比,让尝过的人念念不忘。

“之前,这种纯野生鱼供不应求、量少价高,小鱼干能卖到300元左右一斤。不过近年来野生资源减少,需要通过人工养殖技术进行保护利用。”储张杰当时就想,如果能发展规模化养殖技术,就能有效解决山区农民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从根本上激发农民群体的致富内生动力。

坐落在板仓自然保护区附近的养殖基地。

2015年,针对如何开展光唇鱼规模化养殖,储张杰团队开始进行研究攻关,连续攻克了多个繁育难题。技术攻关成功后,储张杰便着手在大别山深处建起养殖塘。由他担任技术顾问的渔业公司于2020年上半年建成,目前有2座繁育大棚、23个苗种培育池、60多个养殖网箱。

“我的课题是光唇鱼隐存种探究,通过比较光唇鱼鱼种,分析它们的形态与分子。同时,还要做一些辅助性工作,比如喂料、清理池子等。”第二次到大别山的浙江海洋大学研究生张海霞说,她觉得跟着储老师一起进大山、下溪塘很有收获。

在储张杰渔业公司的示范引领下,当地的四五家养殖户也搞起了养殖,储张杰团队为他们免费提供了第一批鱼苗,并将养殖经验教给他们。“我们从浙江舟山带来了养殖技术,也带来了技术人员。”储张杰说,希望能为革命老区的乡亲开辟新的收入通道,让他们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440769849859229337)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