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见书名,我不解。缘何偏偏是七种?翻开书来,仅是代序似已足以作答,又似未有回答,于是又缓缓读下去。
王蒙说:“毕淑敏有一种把对于人的关怀和热情悲悯,化为冷静的处分的集道德、文学、科学为一体的思维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我深以为然。
毕淑敏的笔下,也有伤害,有委屈,有愤怒,但通篇皆是智慧与温柔的痕迹。她的散文质朴而真诚,诉说的是世界的惊奇,对生命刻骨铭心的感悟,和对生活始终不变的热爱。
毕淑敏女士仿若一位知心友人,在清风几许的窗边温声与你秉烛夜谈,执起你的手,拨开层层掩映,唤醒不经意间的美好:也许是旷野上一朵渺小的雏菊,也许是冬天昏沉夜色里明晃晃的红灯笼,也许是大雁归群,也许是港口的轮渡启航……也许是琐碎而平凡,却能遇见生命的辽阔。
有人评价这本书“敷衍”“鸡汤”,我却觉得它真诚可爱。因为毕淑敏女士,记述的是她心灵与思想的探索之途,是我所未见的新奇,记述的是生活,是她的,亦是你我的。
我从来对散文的内容或是主题不感冒,无非是各抒己情,将自己眼所见心所见铺陈开来,是与我的生活所不同的,另一段生活的笔下留痕。
但我分外沉迷散文天马行空的比喻和想象,沉迷其无所拘束地表达自己,沉迷其妙笔生花、俊逸清奇。
那些虚幻的描写,令我动容。诸如本书中,毕淑敏笔下的逃离压力,写到,“也许在某一个清晨醒来的时候,你突围而出,像蝴蝶一样飞舞。”写单纯快乐地度过生活中的分秒,“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写善变的意志与人心,“意志不是金刚水钻,没有那么坚不可摧的硬度,柔软多孔的人心是善变的精灵。”写一些约定俗成的悲哀,“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像乌鸦盘旋在头顶。”
举目皆是既定自然规律的生活里,眼之不可见化为心之可见,毕淑敏女士写出了独属于她的柔情。我终生欣赏文字孕育一切不真实之物的浪漫。
那些温柔小意又波澜壮阔的语句,豁达开朗,有如海般的宽和。“甚至当我们连心都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好心情并不来源于一帆风顺,而是生长于一种从容和坚定的勇气中。”
她深情又坚韧地注视着生活,她说“我不喜欢模拟苦难。我对人为的自造苦难,以考验他人的做法,深恶痛绝”,她说“你想改变这一切,但感到自己的绝望和孤独”,她说“地位、相貌、健康、性格……都像拥挤的卵石,在时间的渠里磕磕绊绊,几十年冲刷下来,筚路蓝缕,旧貌新颜,有的化作晶莹玛瑙,有的碎成粉渣石屑。”
或许她敏感细腻,悲悯百人百事,但她依然感动于生命,追求着人生的真、善、美,哲思与文趣并具,她独立又坚定的女性观也令我会心一笑。
或许某一天夜晚,我也会在甲板上一心一意地仰望星空。想着“星星是天空的文字,银河是高不可及的诗篇。流星是上苍和⼤地的信使,每一道匆忙赶路划破天宇的星光,就是宇宙间的特快传递。”看海豚迎着海上晨曦翻起浪来,下辈子也想做一只无忧的海豚,或许,这就是我的幸福呢?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168680027505886807&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zhejia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hare_to=wx_single&ptype=-1&item_id=12168680027505886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