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尖山下,尖山下,住着我的家,花香鸟语说凉夏,欢歌笑语飘农家……”
假日暑气炎炎,一群生气勃勃的孩子站在家乡的溪水中,唱着萧山民革为尖山下村量身定制的村歌《尖山下,我的家》,展示着他们自信的歌喉,竹风溪畔度着凉夏。
7月15日上午,这些孩子们如期盼来了来自萧山民革的暑期支教老师。恰逢民革区基层委与戴村镇尖山下村结对助学十周年,民革区基层委“同心·共富”实践基地授牌仪式也在当日举行。
活动现场,播放了“‘暖心·共富萧然’戴村镇尖山下村助学活动”十年回顾视频。尖山下村为感谢民革区基层委“风雨十载,从不间断”的暖心助学行动,为党员志愿者颁发了感谢状。孩子们也为其献上了鲜花,表达敬意。
村民鲍莹蓥,目前就读于浙江海洋大学,十年前她也和这些孩子们一样,在家门口上了一节生动的语文课,自此每年的暑假都不会错过“送教润童心”的课堂。她说,“课程的内容每年都很丰富。我们虽然长在乡村,但也享受到了和城里孩子同样的课程。这些年,我收获了很多。”
自2013年民革区基层委与戴村镇尖山下村开展结对共建以来,依托党派在医疗卫生、科技、教育、法律、文化等方面的人才优势,扎实开展送教育、送医疗、送法律、送文化等特色品牌服务,努力兑现着“展示村庄形象,传承先贤精神,普及文化知识”的结对共建目标,努力打造 “村歌唱幸福”“送教润童心”“文化暖冬行”等特色服务内容,为乡村建设的长足发展提供高层次智力支持,为智慧和谐、城乡共富的萧山未来画卷积极贡献民革力量。
“同心·共富”实践基地是民革区基层委集合优势力量,打造优质品牌的有效平台,也是民主党派围绕中心大局,践行“文化润富”的集中体现。民革区基层委将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整合资源开展各类共富创新实践和帮扶活动,深入打造“‘暖心·共富萧然’戴村镇尖山下村助学活动”,努力擦亮“民革引享力”党建活动品牌,不断深化活动内涵,着力打造社会服务样板基地,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区。
下阶段,民革区基层委将更加注重品牌化、基地化和项目化,以基地为平台、项目为载体,打造示范品牌,助推共享共富,提升民主党派履职效能。
(相关链接: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902693#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