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农事忙,放眼衢州广袤乡村,一批批涉农专业研究生扎根科技小院,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为农民提供面对面、手把手的服务,用心用情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以青春之力,让“科技之花”在希望的田野上更加绚烂。
探寻衢州科技小院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2020年,在衢州市科协的积极推动下,衢江白及科技小院建立,成为浙江省首批科技小院之一。今年4月,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复同意设立柯城柑橘科技小院、衢江生猪科技小院、龙游溪鱼科技小院、龙游莲子科技小院、江山羊科技小院、江山生猪科技小院。
至此,科技小院在三衢大地“多点开花”,越来越多的农学师生入驻小院,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从中,也可以看到近年来衢州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的脉动和成效。
在田间寻找“最优方案”
“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数字!”两个多月前,当余越第一次踏进江山市华欣湖羊生态示范园时,她感受到了震撼,“这个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湖羊养殖基地,未来存栏数将达24万只。”
余越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在学校完成一年的理论课学习后,她从北京来到江山羊科技小院进行为期一年多的实践。
设在华欣湖羊生态示范园的羊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与浙江华欣牧业有限公司合作,采取“政府+高校+企业”模式建立的,对余越来说这一全新环境充满了挑战。
“我不仅是一个观察者,更是一个参与者。”余越在科技小院的实践任务是,针对特色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应用等研究内容,在一线开展实验研究,获取一手数据,最终形成与当地生产条件匹配的“最优技术方案”。
在导师的带领下,余越选定了一批实验湖羊,通过饲喂和数据分析,监测它们的生长情况,再通过产量对比,不断调整饲料配方,得出投入产出与肉质提升的最优比例。“喂了70天,对湖羊肉质有一定提升作用。”
对此,华欣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秦少华评价道,这种“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的科研方法,对牧场实现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是有益的。
“只有长住,才能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史晓晴入驻衢江生猪科技小院已有一年半时间,再过两个月,她就要结束实践,返回中国农业大学撰写硕士毕业论文。
史晓晴的研究课题是生猪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入驻科技小院的近20个月中,她已经撰写了300多篇工作日志,并参与《农业碳账户碳排放核算与评价指南》地方标准的制定。
“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保证研究工作稳步开展的保障。”史晓晴说,科技小院除了有用于样品指标检测、试验样品贮存的实验室,“科研基地与宿舍、办公室距离都很近,便于我们生活和工作状态的切换。”
包括史晓晴在内,目前入驻衢江生猪科技小院的师生共有7人,每月他们会定期交流各自的研究进展。课堂知识与小院实践的紧密结合,让驻院研究生对农业、农村、农民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科技小院里积累的实操经验,也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科技小院驻院指导老师李贝的观点是,小院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高等学府,入驻小院就要避免“纸上谈兵”,要有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过硬能力。
数月前,李贝带领驻院研究生,对江山市、衢江区、龙游县的247位种植养殖大户进行问卷调研,收取土样137份,汇总水稻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管理、生产加工、政府补贴等信息,为开展衢州农业产业碳核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入驻的专业研究生经过科技小院的历练后,培养起独立科研能力、组织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把论文真正写在了大地上。”李贝说。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衢州全市7家科技小院驻院指导老师35人,累计驻院研究生42人,共发表科普论文(视频)900余篇。科技小院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野。
老经验输给了新技术
浙江渔老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孵化车间内,硕大养殖池里游弋着成群的马口鱼亲鱼。公司董事长翁旭东正带着龙游溪鱼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将一条条鱼儿小心地捞进网兜里,开始催产操作。
5年前,翁旭东和浙江海洋大学的老师到衢州山溪中捕捉纯正野生马口鱼,以此为源头,经过艰苦的人工保种、繁育、性状优化等工作,到今天这批等待催产的亲鱼,已经是第5代了。
“催产是个技术活,以前都是在胸鳍肌肉处打催产针,后来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建议换到背部注射,这一改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繁殖的成功率。”翁旭东笑称,自己的老经验输给了新技术。
溪流性鱼类是浙江省“十四五”水产养殖十大主推品种之一,市场缺口较大,供不应求。
渔老大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建立龙游溪鱼科技小院,在龙游地圩村建起了“标准化+工业化”模式的繁养基地,扩大了规模化生产,并同步开展一系列水产品加工保鲜研究,依托保活保鲜技术让溪鱼卖得更远,制作休闲小鱼干让销路更广
全雄马口鱼的养殖研究是双方合作的又一重头戏。雄性马口鱼品相好,无须产卵、成活率高,价格也高。翁旭东和科技小院的研究人员通过性别诱导,反复实验,培育“超级雄鱼”与雌鱼交配,产下的全都是雄马口鱼。目前,实验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成功后,将有望推动龙游县域溪鱼养殖产业的发展。
“好的溪鱼种苗是产业做大做强核心竞争力,科技小院给了我们有力的技术支撑。”翁旭东指指墙上写着的“深耕科技兴渔,铸就种业芯片”的发展目标对记者说。
无疑,在翁旭东的眼中,溪鱼科技小院这个“校企地”合作共赢的创新性科技服务平台,其背后不再是单纯的科技问题,而是更加广泛的农业企业转型和农村农民发展问题。
在科技小院的技术加持下,跳出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打造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增值,已成为衢州一些农业企业的共同选择。
占地面积6000余亩的三易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衢江区国家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内,是一家集畜禽养殖、种子种苗培育、花卉果蔬种植、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企业。
三易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应英介绍,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长江大学合作建立衢江生猪科技小院,在专家老师团队的带领下,开展了水稻绿色生产、猪场生物安全、种养循环绿色生产模式评价等多项研究工作,总结出一整套技术体系,应用后效果显著。
衢州市益年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建有白及基地500亩,作为“衢六味”之一,白及是衢州中药材重点推广品种,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
公司总经理舒慧云说,他们与浙江农林大学等合作建立白及科技小院,在专家团队的协同努力下,已完成白及提取物工厂化量产工艺,并成功提取白及多酚、白及多糖小分子等有效成分,为白及全产业链发展打下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根据衢州农业经营主体科技需求,衢州市科协对接浙江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院所,引入专家团队创建的7家科技小院,均围绕中药材、溪鱼、生猪、莲子、柑橘等衢州重点农业产业进行布局,截至目前,7家科技小院已推广新技术17项。
“科技小院,撑起的不仅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产业、一方经济。”衢州市科协综合业务部部长赵秀应说。
书写乡村振兴新故事
正午时分,阳光正盛。在益年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科研示范基地的大棚内,一株株白及种苗长势喜人,正待“出阁”。
3年前,益年堂农林科技有限公司和浙江农林大学合作建立科研示范基地,进行白及品种改良。“新培育的‘浙及1号’不仅在产量上比老品种高,而且经济价值也比老品种好。”舒慧云说。
舒慧云还有个身份是衢江区道地药材产业农合联理事长,打小在农村长大的舒慧云深知农业的不易,他琢磨借力科技小院,开展白及新品种种植技术培训,为乡亲们增收做点事情。
两年多时间,舒慧云协同白及科技小院为当地农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种植技术培训服务,先后有500余人次参与培训。
在白及科技小院的带动下,从没种过中药材的郭小政,如今成了衢江区的白及种植大户,种植规模发展到了100多亩,年收入20多万元。他说,之所以敢这么干,离不开科技小院在种苗和技术上的支持。
“现代农业不能光靠天吃饭。”在三易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管宇看来,从解决不会种、不会养等基础性问题,变为种得好、养得好,“农民需要从‘种养’到‘收’的生产全过程技术服务。”
根据生产季节需要,衢江生猪科技小院安排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内容,邀请科技小院专家在三易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科研示范基地内,给当地种植、养殖户现场授课,向农户们介绍水稻新品种、养殖新技术以及“水稻+”种植养殖结合新模式。这样的培训班先后开了5次,累计培训农户150余人。
以土地为黑板,把作物当教材,现场培训将科学技术与农业实践紧密结合,有很强的互动性、针对性。
“稻田种养玩出了‘新花样’,可以在自家的水田里试种,增收和保护生态两不误。”培训让种植户王德明开阔了眼界,全新的种植模式,也彻底颠覆了这位“老农人”的传统观念,他表示收获不小。
“水稻长虫了打什么药”“氮肥不足怎么办”……几轮培训下来,史晓晴和同学们的手机里,开始有了农户发来的信息,科技小院与当地农民的关系也愈发紧密。“只有与农民对上话、交上心,才能真正把技术推广到每一位农户家中,为农业生产带来看得见的变化。”史晓晴说。
各类技术培训在衢州全市迅速铺开。数据显示,7家科技小院已累计培训农民1700余人次,建立田间试验示范基地120个,服务面积4.2万亩,一个效率高、影响大、可持续的农业科技服务新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科技小院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它既是实践课堂,又是‘转换间’。”衢州市科协主席陈利明说,依托科技小院,一方面能将高校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农民可用的技术;另一方面,通过科普培训等形式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当地培养更多乡村振兴人才,最终形成多方协作的强大合力,助力产业升级,实现共同富裕。
时代的鼓点催人奋进,展望未来,驻扎在窄窄田埂上的科技小院,空间无限。
(相关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3937640103842734593&cdn=https://region-zhejiang-resource#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