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潮新闻客户端 | 探寻乡村振兴密码 浙海大学子走进舟山乡村博物馆
发布日期:2023-08-27 作者:* 编辑:沈家迪 来源:潮新闻客户端
字体: [大] [中] [小]

今年暑期,浙江海洋大学“乡村文博 共富密码”实践调研团17名师生在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等地的省级乡村博物馆,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走进乡村,在实践中用镜头和笔触记录海岛渔村的发展历史,学习体味特色海洋文化,寻访乡村振兴之路。

乡村博物馆作为博物馆的普及版,被列入浙江省政府2022年、2023年“十大民生实事”。它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携着乡愁记忆与文化基因,通过老物件与老照片,向世人娓娓道来一方水土的故事。目前,舟山市已拥有18家省级乡村博物馆。

海岛脉络,印刻历史。实践团成员为探寻舟山的历史与起源,深入了解海洋文化的内涵,先后走访调研了马岙博物馆、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干览供销社展览馆等地。经调研了解,马岙土墩遗址群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已考古证明了舟山海岛的千年文明史,为此马岙被誉为“海上文物之乡”。“东海之极”的东极作为我国东部领海最边远的岛屿之一,也具有其独特的历史痕迹。干览供销社展览馆则再现了50、60年代的海岛旧时光,已然成为现代史料科普、忆苦思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渔风海韵,寻迹非遗。数千年来,舟山人民利用海洋资源创造出丰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孕育了宝贵的海洋文化。实践团成员先后来到桃花岛海岛民俗风情馆、白沙渔俗馆、虾峙风情馆调研学习海岛渔俗文化。在桃花岛海岛民俗风情馆调研期间,恰逢盛大举行的普陀桃花会民间民俗大巡游,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欣赏,实地感受到桃花热情淳朴的民风。“舞狮、舞龙、头陀表演……将海岛乡俗文化的热情与有趣展现得淋漓尽致。”实践团成员何轶佳不由说道。

家国之红,赓续赤诚。调研金维映史迹陈列馆、渔山村红色传承馆时,实践团成员从金维映战士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人生轨迹、大鱼山血战历史的革命事迹中,学习到了前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充实了此次调研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实践团成员周睿感慨道:“七十多年前的抗战硝烟早已消散,但大鱼山战斗所表现出来的铁军精神——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众志成城的赤诚团结,步调一致的自觉纪律,至今仍给予我们启示。”

乡村博物馆是传承文化、留住乡愁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重要载体,更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经调研采访,实践团也发现舟山乡村博物馆建设仍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乡土文化被拘束于“博物馆”中,而实际上完整的“乡村”均可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可通过文旅结合、挖掘特色、形成标识等方面向着多元立体方向发展。目前,实践团根据采集的素材已陆续推出乡村博物馆系列9个微视频和相关的红色场景展示VR。下一步,团队将会继续完善调研报告、创作乡村博物馆文创作品,传播乡村博物馆建设故事,为乡村振兴与海岛共富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相关链接:https://tianmunews.com/news.html?id=2537417)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