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浙江实施“八八战略”20周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八八战略”,以文旅高质量融合助力乡村振兴,7月中旬,浙江海洋大学“乡村文博”实践调研团在舟山市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等地的省级乡村博物馆开展实践调研活动。他们走进乡村博物馆,用镜头和笔触,助力乡村振兴,并形成了《乡村有个博物馆》系列视频、VR场景红色资源展示等一系列成果。
实践团成员走访调研省级乡村博物馆白沙渔俗馆。朱艺力 摄
海岛脉络 印刻历史
历史是根,是文明的见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实践团成员为探寻舟山的历史与起源,深入了解海洋文化的内涵,先后走访调研了马岙博物馆、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干览供销社展览馆等地。经调研了解,马岙土墩遗址群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已考古证明了舟山海岛的千年文明史,为此马岙被誉为“海上文物之乡”。“东海之极”的东极作为我国东部领海最边远的岛屿之一,也具有其独特的历史痕迹。干览供销社展览馆则再现了50、60年代的海岛旧时光,已然成为现代史料科普、纪念老情怀、忆苦思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实践团成员走访调研省级乡村博物馆干览供销社展览馆。何轶佳 摄
渔风海韵 寻迹非遗
实践团成员走访调研省级乡村博物馆六横里岙风物馆。朱艺力 摄
文化是魂,数千年来,舟山人民利用海洋资源创造出丰厚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孕育了宝贵的海洋文化。实践团成员先后来到桃花岛海岛民俗风情馆、白沙渔俗馆、虾峙风情馆调研学习海岛渔俗文化。恰逢时隔七年再度盛大举行的普陀桃花会民间民俗大巡游,实践团成员近距离欣赏,实地感受到普陀区百姓热情淳朴的民风。“舞狮、舞龙、头陀表演……海岛乡俗文化的热情与有趣展现得淋漓尽致。”实践团成员何轶佳不由说道。
海岛民俗风情馆馆长向调研团成员介绍展品。何轶佳 摄
舟山人民傍海而生、因海而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民间艺术,孕育了丰富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团成员不仅观摩了馆内展出的舟山先民传统工艺品和渔民工作相关用品,如七弯梁床、笼裤等,也学习了解到如舟山锣鼓、舟山渔民号子等极具海岛特色的优秀非遗文化,感受到了舟山海岛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桃花岛海岛民俗风情馆馆长李国良在接受采访时,谈及建馆初衷,他仰头回忆道,“我曾见证舟山的家具被大批量地搬往市外进行商贸交易,不禁担忧起舟山本土文化未来的传承问题,于是从零开始,将收藏舟山本地传统器物变成了兴趣爱好,这一坚持就坚持了近二十七年。”
家国之红 赓续赤诚
民族精神是核心。实践团走访三毛祖居陈列馆,纵观“浪迹天涯”的“小沙女”的传奇一生,“吾心吾乡”记录了重回故乡的三毛与她对小沙故里的动人记忆,“家国赤诚”记录了三毛对家国民族的无限依恋。追寻三毛足迹,体会深切感人的两岸情深与游子乡愁,独特的历史记忆和人文情怀指引着实践团成员铭记家国,保持真我。
调研金维映史迹陈列馆、渔山村红色传承馆时,实践团成员从金维映战士为革命事业奋斗的人生轨迹、大鱼山血战历史的革命事迹中,提炼学习到了前辈们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充实了此次调研乡村博物馆建设的意义。实践团成员周睿感慨道,“七十多年前的抗战硝烟早已消散,但大鱼山战斗所表现出来的铁军精神——英勇果敢的钢铁意志,坚忍不拔的顽强作风,众志成城的赤诚团结,步调一致的自觉纪律,至今仍给予我们启示。”实践团成员吴辛园在参观走访后进行了微党课宣讲视频的录制。
乡村博物馆是传承文化、留住乡愁和提升乡村旅游品质的重要载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渠道。经调研采访,实践团也发现舟山乡村博物馆建设仍存在一定的进步空间,乡土文化被拘束于“博物馆”中,而实际上完整的“乡村”均可作为乡土文化的载体,可通过文旅结合、挖掘特色、形成标识等方面向着多元立体方向发展。目前,实践团根据采集的素材已陆续推出乡村博物馆系列9个微视频和相关的红色场景展示VR。下一步,团队将会继续完善调研报告、创作乡村博物馆文创作品,传播乡村博物馆建设故事,为乡村振兴与海岛共富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
(相关链接: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37303238/rmh37303238#oc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