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浙江社科 | 文化浙江大讲堂 | 寻迹宋韵:舟山海风传兰馨
发布日期:2023-10-25 作者:* 编辑:沈家迪 来源:浙江社科
字体: [大] [中] [小]

宋,这是一段距今千年之久的历史;韵,这是一种耐人寻味的风度。寻觅散落在浙江大地上的宋韵遗迹,捡拾蕴藏在古址文物中的历史碎片,寻找千年宋韵中的当代价值。

兰,作为中国传统花卉中大名鼎鼎的四君子之一,世人对待兰花是怎样的态度?兰花在宋代又得到了怎样的发展?“芝兰生幽谷”,随古图走入海山,在兰花著名原产地舟山,兰文化又有着怎样的发展与传承?

守望文化家园

传承历史文脉

本期文化浙江大讲堂

为您讲述

《寻迹宋韵:舟山海风传兰馨

兰,风姿素雅、幽香清远,自古与梅、竹、菊合称为花中“四君子”,孔子更是评价兰为“王者之香”, 用兰比喻美德“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自古以来人们就视兰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用“兰章”喻诗文之美、“兰交”喻友谊之真。中国作为拥有璀璨文明的古国,几千年来托物寄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兰文化。

据考古发掘考证,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发掘中,就已发现印有兰花盆栽图案的陶器,这也是浙江已知有关养兰的最早记载。但是文人咏兰,并非因为喜爱兰花这种植物本身,更多是借兰喻情、借兰花叹咏其精神属性。孔子就曾以兰自喻,感叹“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孔子也许是引出兰花的精神属性、让兰成为民族精神内核的最早一人。之后又有爱国诗人屈原不断咏颂兰花,例如《离骚》中屈原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至魏晋南北朝以后,有关兰的诗词的数量在所有涉及植物类的诗词数量中居首,这也说明了自古以来,文人士大夫都爱兰花。兰以其风姿优雅、清香悠远的形象进入了世人视野之中。

“上古时须弥山第九层有仙人种兰”,东晋《拾遗记》中将兰视作仙草一样非一般的凡花。陶渊明也咏兰:“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兰与魏晋风骨相结合,成为文人士大夫等的精神寄托。而这种人格化的审美意蕴,至唐宋时期,随着文化艺术的日渐繁荣,达到了新的高度。

后来随着各个朝代不断加以强化,兰形成了持续性与君子相关联的紧密联系点,孔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古往今来,兰花都是君子的象征,寓意着德行高洁、修身清洁。

图片及至宋代,文化又得到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期,兰花同样得到了另一种升华,不局限于文人士大夫,可以说各个阶层都开始喜欢兰花。同时期出现了非常多有关兰的栽培类著作,例如《金漳兰谱》,这也是我国现在已知最早的一部关于兰的品种介绍的专著。同时也正是在宋代,明确将兰蕙进行了分类标注,即一茎一华(花)为兰,一茎九华(花)是蕙,合称兰蕙。

兰花的流行以及人们审美追求的提高,使得兰花在宋代文学的各个方面崭露头角。据《全宋诗》《全宋词》以及《全宋文》记载,宋代咏兰的各类作品是前代历朝的八倍之多。兰花的意象审美意蕴逐渐形成,成为一种气质,融入进中华民族的精神。

宋《清异录·草》:“兰虽吐一花,室中亦馥郁袭人,弥旬不歇,故江南人以兰为香祖。”兰以一己之力芳香一室之空间,香远益久,寓意着谦卑低调、不争不抢,君子仁爱、不奢不媚的简约美,也代表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君子气质。

宋代诗人刘克庄写有咏兰诗“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刘克庄一生因为直言正谏多次遭遇贬斥外放,他却因祸得福走遍了江南各地,并于晚年过着隐居的生活。他以兰花作为归隐的意象,兰花的空谷幽香是他所追求的自由与解脱。在宋朝,高雅之人无不爱兰,兰成为了互通心扉的信使。

“其叶修长,其花芬芳”,宋代审美以韵趣见长,在这一时期,兰作为君子的象征,不仅频繁出现在文人诗画中,更是塑造了时代审美风尚,成了文人书法的借鉴与参考。宋徽宗创造的“瘦金体”,灵感或许便是来自于兰,细辨识每笔撇捺,仿若兰叶飘逸风姿,似兰叶直斜,劲健挺拔,所谓“天骨遒美,逸趣霭然”。

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寻迹历史,在宋朝古地图的指引下来到海上舟山。舟山群岛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自古以来便盛产兰花。国兰体系中的春兰、蕙兰、建兰等兰种在这里都有广泛分布。

宋时舟山称昌国,宋《四明志》“昌国叙产”提到此处有岛名“兰山”:“郡志已详,所未载者,窄客山之艾,叶肥大,如《本草》所述。兰山之兰,绿叶紫茎,如《楚骚》所云。二种各盈山,特地险远难致。”也就是说昌国盛产兰,多至漫山遍野。

随古图走入海山,可知兰山位于现在舟山市岱山县的秀山乡。宋代访华的日本僧人成寻《参天台五台山记》记载:“四月一日庚戌辰时,依北风吹,出船。申时,着袋山,在随稍山西山也。有人家。东南有栏山,有人家。”文中“袋山”指的便是岱山,“栏山”即为兰山,这篇日僧所见游记,清晰佐证了舟山育兰的历史。

“兰山摇动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苏轼所言的“小白花”,是一种名为风兰的舟山特产。宋代苏颂在《图经本草》中云“兰草生不傍,叶光润,阴小紫,五、六月盛。”这也非常符合现在舟山风兰的特征。因其可以吊于屋檐下生长,风兰又称轩草;因为其喜净,生长于岩石峭壁,或生于树木之上,根露于外,好似仙人承日月精华,又称仙草。风兰有着奶油味的奇香,芬芳悠远。生于草野,莳于清室,这种颇具韵味的仙草,流芳至今。时过境迁,幽谷兰花依然寂静,但是其承载着的宋韵文化基因,丰富而绵长。南宋破灭,国兰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花与火、刚与柔在舟山海域碰撞,书写出另一篇章。

(相关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2kXKiLPkyq__RCDxGhWZFA)

关闭

Copyright©2019 浙江海洋大学新闻中心浙公网安备 33090002000195号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电话:0580-2550020传真:0580-2551319

TOP